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机构: 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武昌政办〔2025〕8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5-22729
公开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相关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414


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二号建议案

办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办理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二号建议案《关于促进武昌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形成发展新动能的建议》,加快我区传统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创新、科技创新引领工程设计创新,加快推进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工程设计产业全流程,实现工程设计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推动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大力发展高铁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重点打造杨园高铁设计、中南建筑设计和昙华林创意设计等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创意设计之城建设。支持设计之都示范街区、示范园区、创意社区建设,积极申报示范街区、示范园区、创意社区等工作。加强青年设计人才培养和配套保障,引导和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创意设计活动,充分展示我区设计形象,提高武昌设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区工程设计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工程设计数智引擎

一是做好发展规划。结合武昌区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以及工程设计产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重点领域,将工程设计产业发展纳入我区“十五五”规划,明确研究我区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的趋势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路径,最大限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取消或者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清理、取消影响我区设计产业发展的限制性、障碍性、歧视性政策或文件,建立并完善设计企业遭受不公平竞争的协调处理机制,保护工程设计产品知识产权,为内外资和本外地设计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容缺容错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并联审批、优化精简审批等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审批流程,有效提高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资建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三是推进融合发展。推进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和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以及XR等技术,破除设计行业之间的各种壁垒,推动工程设计与游戏、动漫、文旅、直播等业态交流融合和协同发展,打造有剧场感、科技感、沉浸感的新场景、新业态,通过“科技+设计+融合”的方式,驱动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区资建局、区文旅局、区经科局(区数据局))

(二)加快载体建设,推动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构建交流合作平台载体。注重加快智慧化工程设计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出台优企惠企政策措施,支持我区重点工程设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智慧化工程设计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我区重点工程设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开展工程设计数智化转型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深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提升支持我区重点工程设计企业发展能级。鼓励武昌区内的工程设计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共享资源、分担风险、共同开拓市场,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科服中心、区经科局(区数据局)、区工商联)

二是持续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持续提升中南片、杨园片、昙华林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大力发展高铁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重点打造杨园高铁设计、中南建筑设计和昙华林创意设计等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区住更局、区城管局、区水务局、滨江管委会、华中金融城、武昌古城中心、杨园街、中南路街、粮道街)

三是强化工程设计主体引育。依托武昌区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和跟进招商信息,主动做好点对点招商、走访企业、集中推介等投资促进活动。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工程设计企业的引育政策,充分发挥工程设计产业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引进建筑设计、高铁设计等上下游相关企业。打造以工程设计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吸引更多相关企业、机构和人才聚集,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资建局、区科服中心、各街道)

(三)完善保障扶持,赋能工程设计产业升级

一是逐步开放区级应用场景。积极争取省市政府部门和平台企业支持,推动BIM、CIM设计融入区级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工程、城市更新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区住更局、区城管局、区水务局、滨江管委会、武昌古城中心)

二是做大做强工程设计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区级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首义科创母基金参与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方法举措,充分发挥资本助力作用,进一步放大武昌工程设计产业优势。提供工程设计企业数智化转型算力支持,优化武昌智算中心“算力券”使用办法,搭建算力共享平台,支持我区工程设计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降低设计企业算力使用成本。(责任单位:区经科局(区数据局)、首义科创集团、南湖街)

三是招引服务优质人才队伍。强化人才队伍对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撑,持续招引懂设计、懂IT的高端人才,对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企业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设计人才,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专项认定,并在生活、工作、职业、发展、住房、义务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关心服务和坚强保障。逐步探索建立区级高端人才服务公司,精准定位并吸引符合工程设计企业需求的高端人才,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激励、绩效奖金、弹性福利等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创新设计招聘方案和薪资福利,吸引和留住高端工程设计人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服中心、区住更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

(四)注重品牌打造,提升武昌工程设计影响力

一是推进创意示范评选工作。按照市级设计之都扶持政策,挖掘我区创意设计街区、园区和创意社区优质资源,筛选和指导我区具备创意设计的街区、园区和社区报名参选,增强武昌区设计氛围。(责任单位:区资建局、区文旅局、各街道)

二是积极宣介优秀设计作品。依托区龙头设计企业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资源,认真筹划参与设计日活动,重点宣传区优秀设计企业、优秀设计作品。扩大武昌设计作品影响,进一步擦亮武昌设计品牌。责任单位:区资建局、区委宣传部、中南路街)

三是持续开展交流合作活动。鼓励设计企业申报对外交流活动,为青年设计师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交流机会。鼓励我区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交流活动,推动设计企业与学校之间开展以设计项目为基础的合作,推广宣介交流活动,扩大武昌工程设计知名度。(责任单位:区科服中心、区资建局、区委宣传部)

四、责任分解

成立区政协二号建议案工作领导小组,区长领衔督办,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资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住更局、区经科局(区数据局)、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税务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区科服中心、滨江管委会、首义科创投集团、华中金融城、武昌古城中心和各街道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资建局办公,负责区政协二号建议案办理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办、资料汇总及信息上报等日常工作。

(一)主办单位

区资建局:全面统筹二号建议案的办理工作,加快传统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赋能转型升级,协调相关协办单位,按照工作方案推进相关工作。做好办理效果的监测、诊断、修订、完善工作。负责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工作。确保建议案按期、有序、高质量办理。

(二)协办单位

区委组织部:加强高层次工程设计人才保障工作,发挥人才队伍支撑作用,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助力工程设计数智化转型升级。

区委宣传部:积极宣传我区重点设计企业、设计作品和重要设计交流活动,加大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宣传力度,提升武昌设计品牌力和影响力。

区发改局:将工程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纳入我区“十五五”规划,做好工程设计产业领域新、改、扩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工作。支持工程设计企业发展创新平台。

区财政局:做好工程设计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资金保障支持工作。

区住更局:协调滨江管委会、武昌古城中心和华中金融城推进杨园高铁设计片、昙华林艺术设计片、中南建筑设计片项目建设工作。推动CIM、BIM设计逐步应用于本部门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招引高层次设计人才住房保障工作。

区经科局(区数据局):加大数字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实施数字化赋能,为有算力需求的工程设计企业提供算力券,降低企业开发成本。

区工商联:配合打造建立工程设计企业合作联盟。

区司法局:推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影响我区设计产业发展的限制性、障碍性、歧视性的规范性文件,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

区商务局:拓展招商路径,持续打造多产业融合的特色楼宇。完善招商政策体系,链接资源做好各类活动项目推荐,与资建局等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工程设计产业招引,以引入上市企业、总部企业区域总部、独角兽、准独角兽区域总部为目标,带动工程设计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区文旅局:按行业类别、工商注册、税收等要素全面摸排全区设计文旅产业企业情况,建立企业底本库。推动文旅产业和工程设计创意融合,不断打造新场景、新业态。

区市场监管局:按行业类别、工商注册、税收等要素全面摸排全区工程设计产业情况,建立工程设计企业底本库,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设计市场秩序,加大不正当竞争查处力度,保护工程设计产品知识产权。

区城管局:支持高铁设计片、昙华林艺术设计片、中南建筑设计片等设计片区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支持工程设计产业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根据部门职责,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推动CIM、BIM设计逐步应用于本部门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区水务局:支持杨园高铁设计、中南建筑设计和昙华林创意设计等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推动CIM、BIM设计逐步应用于本部门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区行政审批局:加大对工程设计相关企业和建设项目在审批环节的支持。

区教育局:做好招引高层次设计人才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工作。

区卫健局:做好招引高层次设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区税务局:按税收等要素全面摸排全区工程设计产业情况,建立工程设计企业底本库。充分落实对工程设计产业链发展税收政策支持。

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做好企业、群众关于工程设计企业资质挂靠问题投诉的转办,并及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

区科服中心:了解辖区工程设计产业人才发展状况,搭建政府与设计企业之间、设计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交流平台,持续为工程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统筹做好工程设计产业惠企政策修订,资金拨付等工作。

滨江管委会:推动设计融入城市建设,结合自身项目,积极打造应用场景,推动CIM、BIM设计逐步应用于建设项目。

首义科创投集团:加大首义科创母基金对工程设计产业投资支持,支持培育工程设计产业创新技术,发挥好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华中金融城:推动以中南建筑设计院为中心的中南建筑设计片区项目建设,结合自身项目,积极打造应用场景,推动CIM、BIM设计逐步应用于建设项目。

武昌古城中心提升昙华林艺术设计区的创意设计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运营等工作力度推动昙华林片区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杨园街道:支持杨园高铁设计片项目建设,落实属地责任,做好辖区内工程设计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粮道街道:支持昙华林创意设计片项目建设,落实属地责任,做好辖区内工程设计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中南路街道:支持中南建筑设计片项目建设,落实属地责任,做好辖区内工程设计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南湖街道:配合做好武昌智算中心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做好辖区内工程设计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各街街道:按照工程设计数智化转型升级工作要求,配合做好我区工程设计产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研究部署阶段(2025年1月至3月)

1.成立区政协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2.拟定《区政协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

3.召开动员会,部署办理工作。

(二)推进实施阶段(2025年3月至9月)

1.各职能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对照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办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1名联络员收集报送信息,按照建议案要求,稳步推进办理工作。

2.定期邀请政协委员视察、座谈,各职能部门汇报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政协委员提出的整改意见,进一步改进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5年10月)

二号建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办理工作进行检查、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区政协审议、视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在二号建议案办理工

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加强协调,定期研究,认真落实责任分工。

(二)加强协调沟通。主办单位在办理工作中要加强与

政协委员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工作进度。各协办单位要与

主办单位加强联系,及时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反映办理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重大疑难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办理单位要注重宣传和工作轨

迹资料的存档,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政

府督查室、区政协提案委汇报工作进度。

(四)加强督促落实。主办单位要定期对办理工作进行

督促检查,并邀请政协委员视察、指导相关工作,推动办理

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二号建议案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完成办理工作。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