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五社联动机制
建立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社会工作有关重要指示和民政部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精神,根据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根据省民政厅《全省“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县实施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的通知》(武民办〔2021〕26号)文件要求,现就完善五社联动机制 建立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为支撑,搭建基层民政工作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完善“五社联动”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通为民的服务的“最后一米”。具体目标如下:
(一)建立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以武昌区社创谷为阵地,建立1个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具体实施“114”计划,即建设一个专业社工参与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开展一场“五社联动”服务资源对接会,建立社会工作专家库、慈善资源库、社会工作人才库、社区服务项目库。
(二)实现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全覆盖。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务”的标准,由各街道在现有基础上,联合社区、社工机构,完善14个街道社工站建设;按照每个街道1个标准室+N个功能室的设置要求,完成14个标准社区社工室、128个功能社区社工室建设,实现社工站(室)全覆盖。
(三)发展壮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促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转型;提升专业社工实务能力、政策理论水平,发掘培养一批本土实务专家、督导人才。
(四)实施一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依托各社工站(室)平台,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重点人群,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对接社区和居民需求,做好三张清单,大力实施一批特色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五)促进“五社联动”。坚持党建引领,以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区级层面,构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支持指导平台。
依托武昌区社创谷建立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全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为本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以及社会工作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综合服务,具体任务如下:
1.搭建三级专业社工参与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区级要建立专家精准反应机制、资源收支“供应链”、培养懂政策强实操的复合型人才;街道要整合各方资源,进行综合救助研判,开展专业个案服务;社区要强化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让困难群体的识别更有效,让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更加专业、系统和便捷。
2.建立四个社会工作服务资源库。建立社会工作专家库,邀请政策、实务和专项领域专家,为社工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慈善资源库,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汇聚人、财、物等资源和社会力量,为社工开展服务提供人力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等;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库,统筹全区社区持证社工和专业社工资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开展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培训,培养后备人才;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库,采取“线上+线下”双平台运营模式,收录社会组织名录和服务项目清单,为社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便利。
3.搭建社会工作资源联动平台。开展“五社联动”服务资源对接会,搭建线上线下项目服务项目交流、展示、交易平台;举办“公益创投”,将公益慈善资金,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开展专业服务,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4.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站(室)规范化运行。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考核标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标准,对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建设、管理、服务项目实施进行工作指导、评估考核,推动站(室)规范化运行。
5.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开展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促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转型;通过理论政策培训、社工实务实训,促进社工专业能力提升;邀请行业专家、吸纳经验丰富的本土优秀社工,组建本土督导团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使更多人接收、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尝试建立社工储备人才库。
(二)街道层面,构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系统的专业供给平台。
依托14个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统筹辖区社会工作服务资源,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配备使用,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供给和专业支持。具体任务如下:
1.统筹辖区社会工作资源。完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制机制,重点整合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捐助、心理服务等社会建设和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基层服务站点、队伍和服务项目,协调各部门资源,力求资源整合最大化,共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2.指导和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科学评估地区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制定专业服务计划,提供灵活多样化综合性服务。与社区社工室服务力量进行联动对接,围绕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等4个领域,做好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区融入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
3.推动基层治理。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吸纳专业机构和人才,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链接慈善资源,探索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社区围绕居民自治、共治共建、应急动员等进行社会动员与倡导。
4.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职业水平考前培训、专业督导等方式,培养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5.推动五社联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支撑作用,促进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协作联动,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6.根据街道社区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街道社工站应结合实际,注重发挥专业优势,避免单纯承担事务性工作。发挥专业社工在把握社区需求、提炼服务项目、促进协同共治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发实施个性化社工项目。
(三)社区层面,构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平台。
依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开展项目设计,整合辖区各类资源,为社区、社区居民提供直接服务。具体任务如下:
1.做实社区社工室建设。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务”的标准,重点打造14个标准社区社工室,128个功能社区社工室,实现社区社工室全覆盖。
2.开展直接服务。重点为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等领域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生计发展、家庭探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关系调试、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
3.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能力,加强联动协作,共同开展服务。推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4.促进社区慈善发展。通过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公益基金或实施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促进慈善资金与社区需求对接,为社区治理汇聚慈善力量。
四、进度安排
该项工作为期三年,从2022年3月开始,至2025年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
研究上级部门文件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做好工作分工,开展整体调研,掌握基本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实施推进阶段(2022年6月—2024年12月)
根据工作总体安排,整合各类资源、组建工作队伍、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工作任务。到2022年底完成街道社工站和社区社工室全覆盖任务,到2023年2月完成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区—街—社区三级服务体系的初步搭建,社会工作服务四大资源库基本形成等任务。
(三)总结成效阶段(2025年1月—2月)
全面总结完善“五社联动”机制 建立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形成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案例汇编、服务标准、评估标准、经验总结材料等服务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建设的组织领导。各街道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安排人员具体负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和管理到位。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民政局负责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的建设,指导各项工作开展。街道负责完善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指导街道项目承接主体开展服务的日常监管、业务指导、安全检查等工作。社区负责社区社工室的建设,并配合各项社工服务工作。社工机构负责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运营,开展各类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三)加强宣传推广。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围绕“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及时总结经验,发掘亮点,扩大影响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武昌区民政局
202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