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防控指南

  • 2020-09-24 15:06
  •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防控指南

 

一.恢复营业前准备工作

(一)落实主体责任

   宾馆、酒店等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员工做好个人健康码的申报,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

(二)整治环境卫生

   开展外部的环境清洁整治,加强通风,清理场内杂物垃圾,有条件的,可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保持环境干净卫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被征用作为集中隔离留观场所的宾馆、酒店,一定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并在消毒密闭空置一周后才能再度启用正常营业。

(三)加强培训演练

加强酒店工作人员关于疫情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防控知识宣教、临时隔离点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相关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储备防控物资

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要重点加强消杀物资的安全管理。

(五)设置防控区域

在场所内明确设置体温检测区、设置临时隔离观察点、防控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等关键区域。并确保每个区域分区合理,检测和防护用品准备充足。

(六)掌握应急措施

提前了解当地防控救治措施,取得社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的联络方式,确保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时能及时上报信息和送院救治。

二.营业中卫生管理

(一)实施人员体温检测

在宾馆、酒店经营场所门口设置专人,着基本防护(戴口罩),对每位上岗员工和客人测量体温、查验健康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二)住店客人健康管理

对所有住店客人建立健康码扫码申报方式,采集入住客人健康状况、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在登记入住时,进行健康码查验和体温检测。对体温高于37.3℃的客人应当在临时隔离观察点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三)加强入境人员登记与报告

对入驻宾馆、酒店的入境人员如实登记相关信息和入境事由及停留时间,并第一时间向辖区指挥部报告,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加强室内通风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定期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250~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min。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全新风运行且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开空调时,可同时开排气扇。

(五)合理使用电梯。

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在电梯内放置抽取式纸巾,用于避免手接触电梯按键。低楼层客人推荐走安全通道。

(六)客房保洁

加强酒店客房、餐厅、会议室的清洁卫生,增加保洁频度。每位客人退房后要将彻底更换床上用品、毛巾、一次性洗漱用具等。客房、卫生间和酒店内公共场所都要做好清洁消毒。

(七)卫生间保洁。

使用卫生间时,应当打开排气扇。使用完毕后,应当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卫生间下水管存水弯应当维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八)垃圾清运处理。

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休息区、电梯间按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垃圾桶消毒

一般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日产日清。垃圾桶表面使用消毒湿巾或浸有消毒剂的抹布擦拭消毒。废弃口罩或大型专用垃圾桶,及时清运消杀,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大型垃圾桶周围2米范围统一进行消毒。

(三)卫生洁具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工作服、客房床上用品、毛巾餐布等棉毛织物消毒。

定期更换;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人员手消毒

确保经营场所卫生间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宾馆、酒店大厅、柜台、餐厅入口、楼层电梯口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四、人员防护

(一)佩戴口罩

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客人也要佩戴口罩。从业人员与客人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二)注意手卫生

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频繁接触流动人员的岗位可为工作人员配备丁腈或乳胶手套,减少接触感染风险。

(三)人员错时就餐

宾馆、酒店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鼓励客人和员工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异常人员处理

1.设置临时隔离观察点。各单位按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尽量单人单间,室内设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可开窗通风,便于消毒。不具备设置隔离场所条件的单位:根据全区和街道统一安排,确定具体的隔离观察地点。

2.及时患者送治。一旦监测发现人员体表温度(腋温、耳廓、额等体表温度≥37.3℃)或(和)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立即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所在街道安排专人、专车将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转运至定点发热门诊开展进一步排查,做到与发热门诊的无缝对接。

3.确诊病例的应急处置。患者一旦确诊为新冠肺炎,单位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疫点消毒处理。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