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区人大常委会《武昌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区审计局组织对武昌区2022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等进行了审计。
一、基本情况
今年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主线,结合“数据采集-分析筛选-疑点核查”的大数据审计方式,对2022年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区属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了全面审计,重点关注了财政收入统筹、财政支出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同时,按上级审计部门统筹安排,组织对武昌区残疾人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保障经费绩效情况等进行了专项审计。按区政府安排,组织对武汉武昌国资控股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等开展了审计(调查);组织对在建的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环路工程等区内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绩效情况等进行了审计(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2022 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推进财政资金整合与统筹,全年财政运行保持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切实加强制度刚性约束,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始终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优先保障的首要位置,全面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坚持厉行勤俭节约。
——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民生类支出同比增长5.3%,教育、就业、科学技术、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重点民生领域得到有力保障。
——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区级预算执行及区属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区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08.74亿元,支出202.54亿元,年终结余6.20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34.66亿元,支出117.34亿元,年终结余17.3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13亿元,支出0.46亿元,年终结余0.67亿元。审计情况表明,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2022年区财政局非税收入专户有部分租金收入未及时清缴入库。二是预算收入统筹不够。2022年未按相关规定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终结余的5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三是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3个项目未进行绩效管理;7个项目绩效管理指标不完善。
(二)区属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22年,区属一级预算部门(单位)及所属单位决算收支总计129.08亿元。其中收入组成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92.3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5.3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02亿元、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1.39亿元;支出组成为:基本支出46.02亿元、项目支出83.06亿元。
审计情况表明,区属预算部门能够较好执行财政预算,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经费支出管理不够规范。一是部分项目经费结余指标在当年12月拨付至社区服务中心专户,虚增部门当年预算支出。二是部分项目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如在城镇垃圾处理费中列支市政围挡、城管执法油费等支出。三是部分项目超合同进度年底提前支付项目款。
2.部分项目资金执行率不高。有9个项目2022年未发生支出;6个项目执行率低于50%。
3.部分专项资金结余未及时清理。3个已竣工验收项目结余资金未及时进行清理并上缴财政。
4.部分收费未及时退还。因历史遗留和相关单位变更等原因,部分需退还缴款单位的环卫服务费和绿化赔偿费仍在办理相关流程手续,尚未完全清退到位。
5.财政资金账户管理使用不规范。因服务企业改制、支持科技创业等原因开设的部分资金专户在近年仅发生利息收入,使用率较低,不符合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
6.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一是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部分已竣工交付使用的道路因涉及建设部门移交管理部门手续衔接问题,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二是部分项目采购因涉及存储网络设备及操作系统软件等专业性评估,未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
三、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和民生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2022年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组织对武昌区残疾人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保障经费绩效情况以及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运营情况等进行了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一)武昌区残疾人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该项目为全市统筹项目,主要对武昌区残疾人保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审计结果表明,我区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较好,工作成效明显。审计中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有: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残疾人康复帮扶政策落实未完全到位,个别阳光家园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等。
(二)武昌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保障经费审计
该项目为全市统筹项目,主要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保障经费绩效情况政策落实情况、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区认真落实相关政策,相关档案材料齐备,发放程序较为规范。审计中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优抚对象医保政策执行不严格,残疾军人转诊未严格履行转诊治疗审批程序等。
(三)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项目情况审计
近年来我区民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基层社区治理政策要求,打造区-街-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建设,指导和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超预算列支、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等。
(四)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运营情况审计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养老事业持续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以公建民营方式委托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协议到期后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社会机构缴纳的国有资产占用费未及时上缴财政等。
(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问题
在今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中,上级审计部门指出了武昌区武九铁路沿线(武昌区尚隆路-公正路段)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影响市容市貌,与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有较大差异的问题。审计期间,我区立行立改,已组织进行垃圾清运和环境整治。
四、国有企业审计和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审计
组织对武汉武昌国资控股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区国控集团)、武汉首义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义科创集团)、武汉昌安保安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昌安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等情况开展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下达不及时。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房屋征收补偿款未及时清理导致应缴非税收入滞缴财政。三是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账实不符、未将批量购置的家具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等现象。四是部分国有企业其他应付款科目存在长期挂账未作账务处理现象。五是部分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内控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用现金工资发放保安人员工资、采购项目未按合同约定付款及预留质保金等。
(二)区内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组织对武汉市第七医院迁建(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工程(以下简称滨江地下环路项目)、武昌区世界一流城市电网电力通道工程(以下简称一流电网项目)等在建的区内重点项目的工程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以上项目主要采取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进行建设。总体来看,以上建设项目推进情况较好,各项目主管部门规范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不规范,修建性规划审批手续办理不及时。二是部分EPC项目成本控制环节管理存在不足,部分项目建安工程费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控制价尚未全部编制完成;部分项目工程管线迁改部分计量计价依据不充分。三是部分工程中期计量计价事项不实,存在多计与其他项目共建段施工范围外工程量、多计与其他标段共建段未实施部分工程量、多计高压旋喷桩喷浆辅材外加剂、多计工程排污费等问题。以上需要建设单位进一步强化项目日常监管,严格把好资金支付关。
对报告反映的上述问题,区审计局已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要求有关单位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予以纠正和整改。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已就部分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认真整改。审计问题整改的具体情况将于后期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五、审计建议
(一)强化科学预算意识,严格预算支出约束。认真落实《预算法》和区人大常委会《武昌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统筹性研究,做到事费匹配,减少资金沉淀;加强业务培训,严格预算单位内控管理,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着力绩效全程管理,促进存量资金盘活。牢固树立绩效理念,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运行监控。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加强财源统筹力度,有效盘活存量资金。
(三)加强重点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运用好大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细化民生类资金项目管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强化建设项目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四)健全完善国企管理,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优化架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防范风险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区属国有企业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深化整改工作机制,有效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审计问题整改主体责任,加大督办和问责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多种监督形式融合发力,把问题整改与完善制度有效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整改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