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音乐的圣城,留下了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有以古琴艺术(泛川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雅乐,有以京剧、汉剧、楚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也有以大鼓、小曲、渔鼓、竹枝词、码头号子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明清之后,武汉开放包容,有西方的教会音乐、中国的道教、佛教等宗教音乐;抗战时期,武汉更是全国音乐文化中心,红色音乐、革命音乐唱响三镇,走向全国。面向武汉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以武船搬迁改造为契机,依托音乐学院等特色资源,规划建设华中音乐谷是提升武昌古城文化内涵和功能品质,重塑武昌湾品牌形象的战略举措。
武昌区委、区政府坚决持续华中音乐谷的打造,依托武汉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以音乐产业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探索武昌古城有机更新新实践。为了充分发挥武汉音乐学院院校资源优势,按照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武昌区委托市地空中心江南分中心开展了文明路片音乐谷规划研究,并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华中音乐谷”建设项目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次全国专家咨询会,为规划编制把脉定向。目前,《华中音乐谷概念规划方案》已完成了初步成果。华中音乐谷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研究范围覆盖武昌古城蛇山以南大部分区域,北至蛇山、南至二环线、东至首义路、西至长江,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联动范围为长江大桥、解放路、鹦鹉洲长江大桥及长江所围合的沿江区域,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设计范围聚焦武汉音乐学院所在街坊,为彭刘杨路、解放路、张之洞路及长江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以打造世界级音乐文化水岸、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和国际化音乐活力城区为发展目标,充分挖掘武汉音乐文化底蕴,结合武昌湾片旧城有机更新,大力提升音乐产业功能和街区环境品质,聚力打造以音乐产业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关于您提到的“音乐产业聚集区”“世界级文化水岸”、“国家级音乐活力街区”“市-区-院共建共享,促进实现音乐产业功能和音乐配套服务功能”等建议,均已在规划研究中纳入考虑。 针对您提出的“高标准定位华中音乐谷,在武昌湾建设系列地标性的音乐建筑和博物馆”等具体意见,我区将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在规划中充分吸收落实。
下一步,我区将基于现有概念规划方案和项目库,联动武汉音乐学院,委托产业及城市运营策划机构开展华中音乐谷产业功能研究,明确产业方向及品牌资源细化产业类型及功能业态,深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进一步推动规划方案审查、控规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