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商务局
文  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4-22299
公开日期: 2024年09月25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

一、加强品牌建设。一是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有效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优化“六大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精准化商贸产业政策宣传,打造更精细的政策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民营商贸企业参政议政渠道,打造更高效的政企沟通平台;推动形成政银企多方联动的融资模式,打造更精准的融资服务平台;与政法机关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打造更完善的法律服务平台;助力商贸企业跨界发展和技术创新,打造更多元的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商贸龙头企业、商(协)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打造更开放的招商招才平台。二是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协同区文旅局举办各类形式多样的“文化+招商”活动,充分利用辖区重要文旅地标丰富招商活动形式,每年樱花季在武汉大学举办“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各类企业家代表团考察武昌昙华林等活动,提高辖武昌区商业品牌知名度。三是培育特色本土品牌。积极引导各类本土商业品牌申报创建各类特色项目,提升品牌影响力。武商梦时代、楚河汉街、户部巷、昙华林成功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项目、楚河汉街获评省级示范步行街、户部巷、昙华林获评省级特色商业街,有家便利店、武汉中商超市所有在汉门店均已获评市级智慧商店称号。

二、优化全域消费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消费设施。依托我区三大核心商圈,探索商文旅融合集聚示范区建设。一是挖掘“运动+体验”新亮点。发挥武商梦时代热雪奇迹和梦乐园的独特优势,以冰雪旅游和室内乐园为核心竞争力,布局周边消费配套体系,引进巴黎贝甜、三丽鸥文创等首店,举办楚剧《又从西厢过》首演、马拉丁联名快闪首展和轻夏玩野音乐节等文化展演活动,今年以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二是做靓“城市漫步”新招牌。以武汉SKP项目为策源地,驱动楚河汉街特色街区业态升级,引进优衣库华中城市旗舰店、哈姆雷斯玩具博物馆等新品牌,举办楚河雅集、国风音乐会、春日欢乐颂、樱花市集等文化主题活动,持续掀起文旅+、演艺+、潮玩+消费热潮,街区游客人数屡创新高。三是培育“畅游滨江”新场景。全力做好武昌万象城开业服务,该项目将于5月18日正式运营,500余个商业品牌已签约入驻,其中CGV影城、Meland CLUB儿童旗舰游乐园、Party Day运动超乐场等业态将进一步丰富滨江核心区文旅消费供给。引导支持中商世界里(销品茂)创新自营首店IP,引入华中地区首家全互动式空中室内海洋馆——“空中海洋馆”、室内运动主题乐园——“极动公园”,助燃片区文旅消费热点。

三、优化商业布局。围绕全区“一岸T轴一谷”整体空间发展规划,推动商业网点布局,同时联合武汉大学质量研究院团队组建课题组,对于我区商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区域型商贸中心研究报告》摸清商贸产业发展情况,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同时加快标志性商圈建设和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工作,5月18日武昌万象城正式开业,徐东商圈又新增一方滨水商业空间;武汉SKP预计于今年年中开业,万达核心体验中心预计下半年开业,中北商圈格局初步形成以楚河汉街为主链多点支撑的新发展格局,梦时代今年以来单日客流屡创新高,周边硬件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中南商圈重新换发活力。以三大标志性商圈为重点,楚河汉街、户部巷、昙华林、滨沙湖美食街为支撑的“三圈、四街、多点”的商业格局正在逐步完善,商贸产业正在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央花园社区、尚隆苑社区荣获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商业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是深入探索武昌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完善武昌古城系列品牌,如昙华林人文小镇、斗级营等。同时,也在积极规划和推进蛇山北坡片、得胜桥千年古轴片等新项目的实施。目前,昙华林人文小镇以“文化理想生活”为核心理念,深受游客喜爱,而围绕“小昙昙”IP形象打造的昙华林文创产品,吸引多家优秀企业和项目联名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古城文旅集团旗下的古城华富公司已获得黄鹤楼IP授权,正在开展黄鹤楼服饰品牌战略工作;斗级营项目将打造“小斗斗”IP形象,并计划联营合作开发“武昌有礼”文创产品;充分运用武畅儿IP形象,探索跨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话题传播性。二是不断提高武昌区文旅节庆活动质量,打造文旅活动品牌。今年三月底,集团承办了武昌城史馆开馆、昙华林三期开街,昙华林樱花季等活动,活动期间日均游客接待量较平日明显增长。五一小长假开展了“武昌古城江南造物节”活动,单日客流峰值突破十万人次。活动期间还举办了非遗技忆展、非遗汉绣展等展览,打造“大成武昌·非遗技忆”品牌。三是挖掘古城红色革命和教育特色,打造武昌文旅教育体验目的地。目前,武昌城史馆、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简称政治部三厅旧址)等三处公益性场馆以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依托武昌城史馆平台,与区委宣传部合作,承办了“武昌新时代少年宣讲团”活动,社会反映良好。

五、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健全线上线下消费维权保护机制。2024年在全区4家旅游景点全面推行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截至2024年5月15日,已实现74家消费维权服务站落地武昌,方便消费者就近维权、现场和解;2024年新增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企业15家,截至2024年5月15日,已实现44家ODR企业在线入驻,推动超过八成案件在线和解,实现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和解在企业;引导民生消费领域经营主体100%入驻线上湖北315消费投诉和解平台,督促经营主体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推广“云朋会”云端调解工作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纠解纷机制,持续提升居民消费满意度。二是落实引导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秉承“自愿承诺、承诺即受约束”原则,鼓励实体店经营者承诺实行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将退货机制和快速争议解决机制有机结合,进一步畅通解决消费争议的绿色通道,打通消费投诉处理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5月15日,已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29家。三是持续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工作。发挥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的公众监督、信用约束和提示预警作用,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增强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构建消费维权的社会共治格局。截至2024年5月15日,已实时主动公示消费投诉信息近5000条。

六、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文旅消费。一是深入提炼“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积极推广宣传黄鹤楼文化,推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鹤楼传说”参与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录制,谋划争取“与辉同行”湖北直播团队到武昌黄鹤楼进行专场直播,助力武昌文旅火爆出圈。另一方面,让黄鹤楼文化“活”起来,推出网红文创产品黄鹤楼雪糕、夜光棒棒糖等,黄鹤楼联名文创产品“楚盒·鹤礼(马应龙+黄鹤楼)联名礼盒”获得全国旅游产品大赛金奖、黄鹤楼琉璃香炉获银奖。二是打造长江文化IP。发挥长江文化、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跟进服务长江博物馆、中华路游轮母港、武昌古城更新系列项目建设,努力将武昌滨江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昌示范段。推动武昌长江文创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长江文化现代价值转化的超级平台,塑造产业园区品牌,目前园区已高分通过省厅初审,即将接受文旅部验收。三是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以特色文旅活动品牌为根基,举办武汉马拉松、昙华林艺术节、“武昌·1800”、长江文明与文化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武昌古城半程马拉松荣获全国“城市形象媒体传播赛事”殊荣,楚河汉街、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分别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特色夜游品牌为亮点,《夜上黄鹤楼》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首批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和湖北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名单,汉秀剧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一是培育壮大樱花消费。响应全区“相约春天赏樱花”系列文旅活动,突出武商梦时代、昙华林等热点打卡地,围绕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电商等消费领域,策划举办一系列展销、市集、演出、直播带货等消费促进活动,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消费感受,全面活跃樱花季消费。二是深度挖掘赛事消费。借助武汉马拉松这一重大体育赛事举办契机,组织“春暖花开 相约户部巷”2024汉味美食文化节,组织企业参加“十大名菜、十大名点”评选等主题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三是不断提升节庆消费。延续武昌樱花消费季热度,紧盯五一黄金周重要节点,组织汉街市集、昙华林江南造物节等2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联合京东MALL、工贸家电等企业,开展绿色家电消费券活动,掀起大众消费热潮。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