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
武昌区积极配合武汉市成功打造武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简称“汉融通”平台)并全力推动平台在区内应用。该平台以服务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为指引,建立依法合规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应用机制,积极探索基于金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新路径,以“一个核心支撑(政务数据)、两大价值引擎(金融产品服务价值、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三大体系融合(金融局政务体系、人行征信体系、发改委社会信用体系)”为总体框架,聚焦归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征信公司、支付公司等数据,提升“汉融通”数据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增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创新金融产品尤其信用贷款产品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
“汉融通”平台综合原地方征信平台、信易贷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作用,建设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金融、征信三大模块重要服务,设置贷款超市、新型政银担、地方金融服务、股权投融资等板块,并单独开辟纾困贷款贴息专区、首贷专区、应急转贷专区、老字号专区等多个特色区域,用以满足多种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武昌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辅助辖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使用“汉融通”平台相关功能,着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助力市场主体融资质效提升。
二、深化政银企数据共享合作
武昌区积极响应上级关于数据融合互通的工作要求,推进政银数据互通工程,打通数据交互壁垒,共同探索金融大数据服务体系,推进融资渠道创新。
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强政务数据应用。通过与税务部门相关信息对接,中国银行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以小微企业纳税信息为基础,整合行内外数据信息资源,依托风控模型及策略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向小微企业提供的线上化服务信用贷款;武汉农商行基于企业税务、工商、司法、征信等数据推出“税e快贷”,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发放信用类经营性贷款;交通银行以其经营实体在税务机关申报、记录的纳税数据、抵押物信息作为核算依据,结合企业征信信息,工商信息等,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分析评价,推出“科技易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资服务。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等辖区银行与湖北省政府采购平台、人行湖北省分行中征平台取得合作,推进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优化政采贷客户融资体验。目前银行可在人行中征系统银行端可实时查看中标项目信息,同时通过系统的对接,申请企业可在平台进行发布融资申请,实现在中征项目平台将融资人相关的采购合同信息推送至小微线上系统。
三、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绿色金融创新
打造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武昌区依托省市绿色服务平台资源,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路径,搭建以碳账户为基础,气候投融资企业库和项目库为核心,投融资服务为功能的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全省广泛收集气候投融资企业,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项目与资金对接,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服务全省、全市气候投融资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该平台已于2023年11月17日正式上线,并于2024年3月14日与“鄂融通”、“汉融通”平台及17家在汉金融机构完成签约,后续将通过平台提供专业、丰富、特色的绿色金融、碳金融等金融服务,撬动金融活水赋能更多企业积极走向绿色低碳之路,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武昌区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首批区域碳市场试点等政策优势,首创提出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目标,开展“碳创新”行动,利用辖区金融机构资源优势,推动一批碳基金、碳保险、碳质押融资、绿证收益权质押融资等碳金融创新产品落地。创新推出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成立50亿元首义科创母基金,参与组建15亿元首支武汉碳达峰基金,重点投资双碳及气候投融资领域项目。国电投湖北电力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为2023年度资金成本最低的类REITs,是湖北省首单能源基础设施类REITs,也是全国首单基金培育的清洁能源资产发行类REITs的创新融资产品;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落地湖北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用于激励借款人达成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的融资工具,是推动减排降耗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贷款期间若实现既定目标将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发放湖北省首笔绿色电力证书收益权质押贷款,为某大型能源央企在汉公司重点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专业融资方案;湖北银行成功落地湖北省地方法人银行首笔碳减排贷款,用于支持大悟县芳畈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国建设银行省直支行为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从事太阳能发电公司发放全国能源央企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该贷款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房产、土地抵押的固有模式,帮助企业盘活了生态资源权益资产,并获得企业高度认可。
(二)其他金融创新
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武昌区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智能投顾等多个领域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工商银行依托先进的数字金融技术,开发出自有的工银数据金融平台,打造专属“工银e信”数字供应链品牌,围绕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目前,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数字供应链业务涵盖建筑、交通、信息等多种行业,既为核心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优化资产负债表等问题,也为核心企业中小民营上游供应商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积极开发兴享e融-反向保理融资产品,聚焦应收账款融资办理过程中操作环节多的痛点,通过线上化的信息传递和确认,大幅提升办理效率和便捷程度,采用单占核心企业直接授信额度,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同时,立足服务实体企业、借助人行商票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票据融资成本低、效率高、流转便利等优势,通过配套线上融资产品开展多样化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武昌支行积极推动新一代的企业司库资管系统等智能投顾综合管理类产品,用以满足集团性企业司库管理模式要求,并提供全球财资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对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管理、流动性管理、跨境金融管理、投融资管理、风控与决策等多个功能模块,引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建设风险监测预警、信用风险分析、反洗钱监测等风控合规管理功能,实现智能化风险管控。
华夏银行武汉分行联合湖北交投集团、湖北长捷物流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上进行突破创新,顺利推动湖北省首笔钢材数字仓单现货质押融资落地,并创新开展数字订单融资业务,为解决货物难管控、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辟了新路径。
四、引领金融科技能力进阶
一直以来,武昌区始终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水平,以科技力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践行数字化转型,率先布局“物联网+卫星+金融”服务模式,于2019年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将物联网与AI、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通过采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创新金融风控模型,赋能金融产品贷前增信、贷后管理,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易得性。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依托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强化科技赋能,目前已打造“双轮驱动”零售数字化转型线上精准营销平台项目,该系统具备触点打通、数据收集、客户画像、精准营销的用户全旅程管理能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渠道、全链路的运营体系,最大化挖掘客户价值,用于推动数据驱动的场景化精准营销体系建设和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建设。
五、协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武昌区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等部门沟通交流,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辖区金融机构的日常联络,推动金融机构加强数字金融产业合规经营管理,防范化解地区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安全。按照地方金融部门职责职能,做好小贷、融资担保等七大类地方金融组织管理工作,加强现场与非现场监管,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合法合规经营。
六、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武昌区将充分运用“汉融通”综合性金融服务枢纽平台功能,推动武汉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提质增效,保持与辖区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引导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投入,以数字化手段赋能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积极推动辖区金融机构与学校、医院、工商、税务等民生政务信息对接,助力实现银企、政银互联互通,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