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塑造国际消费新地标。一是打造国际化商圈。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重点推进以武商梦时代为代表的中南商圈和以楚河汉街为代表的中北商圈的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工作,成立由商务、建设、城管、统计、交通、税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印发《武昌区加快楚河汉街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武昌区加快武商梦时代发展提升工作方案》,同时着手开展调查研究,对商圈经营商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为后续打造国际化商圈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加快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武汉SKP、武昌滨江天街、武昌万象城、京东MALL、万达电影乐园等一批新型标杆式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成立重点商业项目推进工作专班,为项目从建设到开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是加快打造古城商业带。充分发挥武昌独具资源禀赋,凸显1800年古城魅力与商贸中心消费活力,发挥黄鹤楼的天然获客能力,串联起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特色院校和户部巷特色美食街等景点,构建起一条商文旅综合回廊;四是创新商圈商街治理模式。户部巷商会已正式注册成立,制定实施经营公约,实现老巷、自由路、民主路综合管理,引导商户丰富业态、良性竞争,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擦亮大户部巷民俗、市井、美食文化金字招牌。下一步,我区将以中南商圈为试点探索建立中南商圈管委会,协助商圈日常管理及未来发展。五是推进国际范旅游景区建设。五是建设国际范旅游景区。以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名街、旅游休闲街区为抓手,依托汉街、昙华林、户部巷、古城片区等特色街区进一步丰富夜间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指导特色街区加强对项目活动的策划、运营、管理和宣传,加强特色街区空间设计、餐饮、主体商业、游乐游戏、特色住宿等有关业态的研究,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依托湖北剧院、汉秀剧场等文化展演场所发展文化旅游演艺,鼓励文艺团体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制作好节目;鼓励文艺演出进景区、进街区,制作一批场景化、主体化、沉浸式的演出项目。
二、加快聚集国际消费新资源。制定实施《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外贸扩量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推动中央、省、市稳外贸政策措施末端落地,组织申报各级各类外经贸专项资金9大类,助力外贸企业稳进提质。引进湖北奇科达斯、武汉客缇斯等重点外贸增量项目,建立辖区大型外贸企业协调联络机制,加强2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运行监测和“一对一”服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2.37亿元,同比增幅12%。着力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区等试点,重点支持辖区一达通、富朗盈等支柱外贸企业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开展外贸“云”拓展,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国际营销,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大型贸洽会,签订采购订单350万美元。
三、加快发展国际消费新业态。深化项目兴区和产业强区理念,以总部经济为引领,紧盯武昌支柱产业,把商贸消费作为产业的重要表现形态,积极布局多元业态,加快引育优质主体。建立健全“大招商”机制,制发招商引资全流程管理办法,坚持区级领导领衔招商,主动叩门招商,开展特色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和协办擘画武昌2025、英雄武汉相约鹏城等大型招商活动10场。切实做强总部经济极核,抢抓湖北省属国资平台改革关键机遇,瞄准大型国企、行业头部企业等“链主”型企业,推动湖北农业发展集团和湖北省长江新材有限公司两大省属国企商贸总部项目顺利落地开业。推进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湖北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淘大集(武汉)供应链有限公司、5.5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电子商务省级示范企业(园区)。
四、加快开拓国际消费新场景。一是挖掘文旅消费潜力。我区现阶段着力打造楚河汉街、梦时代广场两个重点商文旅项目,楚河汉街2020年成功申报武汉旅游特色街区,2021年成功申报繁荣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2022年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武商梦时代也期望以热雪奇迹、梦乐园、室内卡丁车等15个文旅项目为基础创建景区,进一步提升文旅品牌,激发更大文旅消费活力。二是做大做强体育消费。5月7日上午,我区成功举办2023武昌古城半程马拉松,2023年是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此次马拉松的赛道设计串联起武昌古城的历史,吸引参赛人次超5000人,宣传千年古城的独特气质和荆楚文化强区的风采魅力同时,擦亮武昌马拉松体育文化品牌。三是培育壮大康养消费。武昌区将提升养老现代化服务体系水平作为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示范引领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年初,湖北省康养集团率先落户武昌,与武昌签订了50亿战略合作协议;与保利建投、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复星集团、华润集团、广州康亦健、颐年健康等知名的康养集团密切接洽,合力探索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产业链,不断满足群众对老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四是充分激活餐饮消费。四月底,我区联合美团启动“畅享消费 乐购武汉--欢购武昌区级消费券”发放工作,我区共计发放295万元消费券,分为两期七个批次持续发放,截止5月23日,已发放2批,带动线上线下餐饮消费709.8万元。五是优化消费服务环境。(一)加强国际化社区建设。粮道街启动昙华林国际化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坚持党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兼顾历史底色、文化特色,探索“景区、街区、社区、校区、园区”五区融合模式,通过设置双语服务窗口,双语标识标牌,推选居民“洋代表”参与社区公约制定,举办多元融合的文化活动,点亮社区“国际化特色”。(二)加强人才公寓建设。今年年初,我区推出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服务“直通车”,首批共计54位留汉学子享受到优惠租房为了满足新青年、新市民留汉居住需求,方便一站式办理而推出的特别举措,下一步,我区还有111套人才公寓房将陆续上线。(三)增强武昌国际消费氛围。 一是按国际化标准,在武昌区所有道路上设置有武昌特色的中英文路标,中英文路牌。 二是在大型建筑物、地标建筑以及停车场、车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多种语言指示牌。 三是在主要繁华路段设置多语种电子指示牌和可查询地图、旅游景点、交通信息、天气状况的多语种公共信息查询亭。 四是在全区主要道路上设置介绍街道名称来历、特点及周边景点、标志性建筑的中英文介绍牌。 五是建立方便外籍人士就医的国际医院,设立涉外窗口和门诊等待区,设置中英文导医牌、多语种查询机。 六是充分利用武昌区高校较多,学术交流频繁的优势,建立武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七是加强与辖区高校合作,支持武昌区高校引进留学生和外籍教师,采取按照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数量给予高校一定的资金补贴、奖励。 八是设立多语种政府网站,介绍武昌人文历史特点,展示区域亮点、投资热点,宣传政策法规,提高政府涉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