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代表工商联界别提出的《关于打造武昌区“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们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对我们的启发性极强。特别是您提出的设置区工程设计之都建设推进中心、组建“工程设计国家队”等具体建议,对于我们下一步如何擦亮武昌设计品牌,建设工程设计之都很有启发和帮助。
2023年5月19日,我们到访您的公司,与您当面详谈,进一步了解您当时提出该案的缘由以及关于如何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议,您表示您的建议已经在之前的的建议案中完整表述,无其他意见。我们当场向您汇报了我们设计之都建设工作的相关进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打造完成了昙华林艺术设计产业聚集区。该园区已于2020年10月被市设计之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为我市首批示范园区之一。该聚集区依托大黄鹤楼片区和大昙华林片区,充分发挥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专业机构以及武昌古城的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艺术设计产业为主,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旅游行程的艺术设计、艺术休闲、艺术品交易和旅游为主的产业集聚业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湖北美术学院和昙华林艺术区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机构的集聚。通过文化创意设计与旅游休闲结合形成的文化街区包含文化创作和文化消费于一体,有力促进文化与艺术设计、都市旅游融合。
二是完成了14个设计之都创意社区的申报认定。经我局和街道共同努力,全区共有昙华林社区、户部巷社区等14个社区被市设计之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为创意社区。在各创意社区按每年不少于2次的频次开展设计活动,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每次参加人数不少于200人;组织市民积极建言,广泛参与城市管理与建设活动。把设计引入社区、服务市民,引导推动市民参与设计,共建宜居生活环境。
三是持续完善了“3+1”片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近年来,围绕服务工程设计之都建设,不断加大杨园、中南、首义及昙华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杨园片区建成杨园北街、德平路西段、林茂路、馨雅街等多条微循环道路,中南片打通中南三路城市断头路,首义片区完成读书院路建设,昙华林片实施昙华林东段立面整治及景观艺术提升,建成昙华林公共停车楼,提供车位数293个,建成后为昙华林片区停车服务提供了良好保障。
四是广泛开展了设计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翟雅阁设计之都城市客厅功能,开展沙龙、学术研讨、行业峰会等活动,近年来开展专题展览24次,举办国际交流类活动8场、设计创意类活动24场、设计联盟类活动15场、行业论坛类活动24场、学术研讨沙龙类活动18场,通过不间断的活动交流,武昌创意设计企业更加聚集,设计实力不断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研究区内设计之都建设最新扶持政策。新政策将结合市城建局近期出台的设计之都政策及我区实际,提出具体的资金、业务导入、人才服务等扶持政策。
二是用好区创新委文创界别平台。链接区内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他民营企业资源,紧紧围绕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桥梁设计等重点设计领域,创新开展工作。秘书处要负担起发挥好提案中“推进中心”作用,为各设计企业提供跟踪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三是办好工程设计相关活动。继续依托翟雅阁设计之都城市客厅功能,定期开展与国内其它城市沟通交流、跨界设计、创意设计等活动。积极谋划2023年设计双年展活动,利用这次活动积极向外界宣传“武昌设计”品牌,为武昌工程设计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是扎实做好四大重点片区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2023年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3+1”产业空间布局(杨园高铁工程设计产业区、中南建筑工程设计产业区、首义船舶工程设计产业区、昙华林艺术设计产业聚集区),持续做好铁四院、中南设计院等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