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正在加速形成,伴随而来的信息安全隐患也日趋突出,特别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传递、保存使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着眼当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点:一是国家立法脚步不断加快。针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我国已颁布《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在法律层面明确个人信息概念,将个人信息安全纳入法制保护范围,回应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的问题。二是打击惩治力度不断加大。当前全国公安机关会同银保监会、工信部等部门开展的“两卡断卡”行动,通过打击贩卖银行卡、电话卡等涉“两卡”违法犯罪行动,遏制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同时也对侵害公民信息的行为进行打击。三是行业治理不断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发挥主体责任,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对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治理,推进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我区特点,武昌公安分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警动员,立足“打、防、管、控”全方位做实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一是全民防。分局专门制定防诈宣传上门入户流程,依托“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扫楼行动”,按照“逐楼推进、一户不漏”标准,采取“每周一查”集中入户、电话预约入户、多次上门入户等方式与居民面对面进行宣传,认真做好敲、问、发、宣、扫等各环节工作,仔细讯问居民住户家庭及个人情况,发放防范宣传资料和“平安小礼包”,“面对面”引导居民扫码关注武汉反电诈公众号,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等互联网推广手段; 局领导、全局科职领导采取包干入户方式,带头下社区,深入居民家中进行反诈骗防范宣传,确保入户活动取得实效。在入户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对老年人的防诈宣传工作,对家有老人的家庭,面对面进行提示,结合推广反诈小程序,叮嘱家属添加老人手机号码,做到“一人注册、全家关注、全面拦截”。目前,武昌区“金功罩”小程序注册人数已达55.2万人,对个人信息保护筑起了一道防护墙。二是强打击。2020年以来,我局已结合打击“电信诈骗”专项工作打击倒买倒卖“两卡”(银行卡、电话卡)人员231名。分局网安大队将侵犯公民信息作为主侦案件,会同刑侦、人口、法制等职能大队对辖区范围内的互联网公司、中小学培训机构等有可能涉及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开展集中清查行动,效果显著,侦破涉案数量达5000条以上的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6起,对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三是协同防。分局网安大队在区委、区政府、各科技公司的支持下,与居住在武昌区的100多名“网络大V”、“网络直播主”见面,从更多方面宣传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知识;与辖区内银行、通讯行业等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部门,签订了必须承担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责任书,要求相关部门在查找、调用公民个人信息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并详细记录,堵塞监管漏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打击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案件是一项长久工作,下步,我局将继续发力:一是打击治理常抓不懈。我们将以实战为历练,以实效为考量,切实提高打击能力,坚决与犯罪分子斗争到底。二是防范宣传到边到角。犯罪分子无孔不入,我们更要细致入微、不留死角的抓好反诈宣传防范各项工作,扎实筑牢基础防范第一道阵线,做到“案件不发生、信息不转走”。三是部门协同形成合力。联合工商、司法、金融机构、新闻媒体以及街道、社区,形成高效的协同合作机制,组织开展进圈入群活动,常态化推进防范侵犯公民隐私犯罪工作,形成合力、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