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文  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4-22134
公开日期: 2024年09月24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教育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2号建议的答复

一、革命旧址展芳华,红色记忆放光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纪念馆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馆,武昌再添一张红色名片。“三厅”旧址的展览主题为“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堡垒”,一共分为“名流内阁 文化战士”“领导救亡 战斗堡垒”“历史贡献 永载史册”三个部分,介绍了从国民政府成立政治部第三厅在全国掀起文化抗战的高潮,到“三厅”成员积极组织宣传抗战,最后撤离落幕,谱写爱国主义壮丽史诗的详细发展历程。周恩来总理之侄周秉和、田汉之孙及欧阳予倩外孙欧阳维、夏衍孙女沈芸、“三厅”演剧二队队长瞿白音之子瞿向明等“三厅”成员家属及后人们,也从全国各地来到武昌昙华林,参观“三厅”旧址陈列展,感怀先辈壮烈事迹。

“三厅”是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193841日成立,负责全国抗战宣传工作。它是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受时任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共产党员郭沫若担任厅长,田汉主管艺术宣传。

“三厅”正式成立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战宣传系列活动。组织抗敌宣传队、抗敌演剧队和孩子剧团等,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9387月,冼星海在这里创作了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七七”事变后,“三厅”组织开展自愿献金活动,分布在武汉三镇的八座献金台,短短五天时间,献金总金额超过100万元,为慰劳前线将士和救济难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厅”在武汉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它领导的文化抗战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抗战的信心。

“三厅是前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篇章,见证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自信和壮志,见证了英雄的武汉人民在武汉保卫战中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大无畏壮举。”三厅的开馆对该段历史文化研究和学校的德育教育都有巨大意义。

二、打造“武昌孩子剧团”,创立红色教育品牌

起于上海,兴于武汉,归于延安的孩子剧团是在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郭沫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关心与支持下进行广泛抗日宣传的一支儿童救亡团体。他们用戏剧,歌咏等手段宣传抗日,对激发全民抗战的热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誉为抗日战争血泊中的一朵奇花。

“孩子剧团”是1937年成立于上海的少年儿童艺术团体,由一批中小学生组成,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上海沦陷后,为了确保“孩子剧团”的安全,在党组织精心安排下,20多名小团员于19381月抵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孩子剧团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正式编入了当时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厅长郭沫若的直接领导下,孩子剧团到衡阳、长沙、桂林和四川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目前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

1938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昌昙华林正式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孩子剧团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第一科,是“三厅”文化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就驻扎在武昌昙华林夏斗寅公馆。武昌区作为孩子剧团曾经的驻扎地,有必要将孩子剧团请回武昌来,让这一红色品牌在武昌开花结果,传遍全国。

三、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

“孩子剧团”的20多名小团员于19381月抵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孩子剧团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正式编入了当时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厅长郭沫若的直接领导下,孩子剧团到衡阳、长沙、桂林和四川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目前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是中小学校革命教育的基地。

如何将武昌艺术教育资源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品牌,韩代表的提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办法。武昌区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中心经过调研、实地考察和研究,结合武昌艺术教育现状,将努力打造孩子剧团这张靓丽名片。

(一)召开多部门联动会议,从政策规划、实施路径、经费保障、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等方面整合资源,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分阶段、分层级打造“三厅孩子剧团”的品牌,全面提升武昌区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

(二)武昌区成立“三厅孩子剧团”,并以此为抓手成立分团,结合一校一特色具有戏剧(曲)音乐、舞蹈、文学、国学等特色学校打造成分团,让孩子剧团在全区、全省、全国开花中华传统文化及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整合辖区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三厅旧址纪念馆,搭建孩子剧团展演的大舞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艺术素质教育革命文化品牌。

(四)运用武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 保护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文化输出,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不断推动党史资源“转化”“融化”“活化”,在宣扬武昌这座城市风貌的同时,也让党史教育深入人心,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培养学生绽放艺术教育风采、激发强国精神。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