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加强区域交通建设,为区域间资源配置和共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建议
武昌白沙新城北接武昌古城南界及津水路,南临八坦路,西至长江,东抵京广铁路及白沙洲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78平方公里。临江大道右张之洞路向杨泗港长江大桥方向延伸的道路为右岸大道南延线,市政府已将该道路列入市城建计划,由市城投组织实施,目前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区域内微循环道路建设,区建设局今年计划启动解放路南延线(万福林路北段)、万福林路南段(江民路—新溢洲路)等道路建设并加快解放路南延线项目推进,同时密切配合市级平台公司做好右岸大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服务居民出行。
长期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均极为关注武昌区白沙洲地区的发展建设。2013年,武昌区组织编制了《白沙新城发展规划》;2016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白沙洲片功能再造与品质提升策略研究》;2019年以来,大白沙洲片区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分属武昌、洪山两区的大白沙洲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助力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激发城市发展潜能,突出“生态优先、空间融合、智慧发展、延续文脉”的规划理念。经过多年的规划探索和思考,区委区政府逐步意识到,产城融合发展是最适合白沙洲地区内生基因的发展模式。
为统筹开展区域规划研究及国际方案征集工作,目前已完成规划前期研究。根据前期研究思路,将切实从人的需求出发,以区域现存的问题为导向对大白沙片进行综合提升。在交通方面,区规土分局提出要树立基础设施先行的城市建设理念,从大区域视角梳理规划路网,突破高架、铁路的阻隔,加快与武昌古城、南湖及青菱片区规划联系,加快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采取多种公交形式,优化轨道站点、大型商业设施、江滩公园等人流集散点的交通可达性,解决地铁到社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并缓解区域停车难问题。
二、关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片区教育服务配套能力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鹦鹉洲、杨泗港大桥的相继通车,功能规划的逐渐完善,白沙片区显现出新的生机活力,吸引广大投资者来此进行商业投资,年轻人也更愿意在此安家落户。大型小区、高层住宅楼的交付势必导致人口数将大幅提升,入学需求更大,对高品质学校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现有的学校布局与规模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
目前正在启动两所学校的新改扩建工作:一是陆家街中学改扩建项目。编号为W6高2的陆家街中学已经启动项目建设。该项目新建校舍约1.2万平方米、新增12个教学班、新增学位600个,新建校舍将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该校校舍不足问题。二是倒口湖控规初中新建项目。编号为W6初4的长江紫都倒口湖控规初中项目已进入控规维护程序,一旦维护、供地等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即可启动该校建设。该项目预计新增教育用地2.42公顷、新建校舍约2万平方米、新增30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500个。由于获得了足够的建设用地,生源峰值时,该校规模至少可达36班,充分发挥校舍弹性规模效益。
为满足白沙片区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区教育局协同规划局、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要求开发单位必须按国家要求配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且无偿移交区教育局用于举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目前,符合移交标准的幼儿园已全部移交,并全部用于举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有效缓解了该片区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在白沙片区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优化提升上,一方面将大力推进规划中小学的尽快实施,另一方面是结合该区域预测人口规模,对教育设施规模进行补足,并考虑布局均衡原则,在空间上进行合理落位。同时,以“师德建设年”和“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加快引入重点、品牌名校的分校入驻白沙地区,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关于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建议
白沙洲地区是武汉“码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武汉“九省通衢”的辉煌历史。在生态文化方面,突出文脉延续,承接过去与未来。深入挖掘片区码头、工业、体育等文化底蕴,合理利用现状废弃铁轨和老旧厂房,利用现状铁路打造特色绿道或慢行系统,利用旧厂房改造公共设施,植入创新、文化、休闲及社区邻里功能,赋予历史元素崭新的功能。以巡司河景观提升工程、白沙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依托,打造文化、生态共融共生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在社区公益性设施建设方面,规划将建成“地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三级生活服务圈,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其中,居住区级生活圈建设11个,以街道单元为边界,以交通节点为中心,建设步行距离15分钟的生活圈层,每个生活圈服务人口约3-5万人,主要配置中小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公服设施,鼓励采取“邻里中心”的方式进行集中布局。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上位规划,按照“生态修复、文脉复现、老城复兴”的原则向大白沙片区规划专班提出合理建议,打造白沙洲特色文化,合理保留老记忆,并赋予新生命。做到打好历史牌,讲好新故事,打造武昌文化新名片,高度重视白沙文化资源,围绕白沙洲地区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传承独特文化,打造白沙地区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