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建设,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环保低碳出行,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逐步提升,非机动车道的重视程度退出视野,确保机动车优先通行一度占据较为重要的设计理念位置;二是现在的低碳环保出行,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非机动车道又回到人们的关注视点。
武昌区的非机动车道情况,也经历了两个时段:一是历史形成城区道路,原本就未考虑非机动车专用;二是21世纪初期新建的道路,考虑非机动车道的占比也不高。
全区范围内,仍有62条道路没有或部分段没有采取措施设置非机动车道,还处在混行状态中。
二、办理意见
1、凡“新、改、扩”道路,我们将“非机动车道”的设置,从道路建设规划上入手,纳入“一票否决”程序。没有规划设计的,一律不予施工审批。
2、已建成道路,有条件通过调整车道宽度(俗称瘦身行动)一律新增非道。例:团结大道七星路口至秦简街段,把原双向四股机动车道,调整为双向两股车道,两侧各设置一股非机动车专道。
仅2019年军运会前期,武昌辖区采取物理隔离、标线隔离等形式,共完善103条(段)非机动车道。
3、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仅靠交管部门还不能立竿见影。以临江大道、秦园东路新改扩工程为例,对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我们一直反对“规划设计完美”,实际施工建设因“征地、还建”等原因中途改变道路属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