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武大智谷是武昌区充分发挥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推进产业筑基、创新赋能,优化配置创新空间资源,形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新业态新场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片区,今年智谷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我们将加强整体统筹规划,把宝贵的空间用好,真正建成集聚科技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能级平台。
一、优化产业创新空间体系
按照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导向,围绕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院所优势学科,持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三个重点项目年内将陆续投入运营。小洪山科学城总面积15万平方米,以数据要素产业和生命科学产业为引领,聚焦科技型总部企业。中科武大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面积6万平方米,锚定光电信息和时空智能两个产业方向,孵化在校师生项目及校友企业。珞珈北斗创新港以北斗应用产业为主导,承载加速期成长企业。
二、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成立由区级领导领衔,相关部门、街道、区属国企组成的中科•武大智谷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统筹片区发展。中心规划政产学研金服用综合服务站、校地合作中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的“一站七中心”工作体系。未来中心也将从多个方面同向发力,一方面加强与城管、建设、街道等单位联动,打好基础设施的底子,另一方面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争取示范应用落地,打造未来智能环境。
三、优化学术交流环境
片区在建设期间充分考虑高校的学术交流功能需求,珞珈创新港项目规划建设集学术交流、人才公寓、特色商业于一体“花园式产业园”。小洪山科学城在功能划分上规划1.62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技交流空间,其中会议中心及展厅空间面积0.51万平方米、酒店面积约1.11万平方米,以满足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交流、专家研讨、住宿等高端会务需求。
四、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为助力智谷企业发展,5月15日下午,区行政审批局联合区经科局在中科·武大智谷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开展行政审批拓展延伸服务企业座谈会,邀请斗转科技园、珞珈创谷等重点企业,征询企业需求,聆听企业心声,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明确增值服务专区建设方向。后期,武昌区谋划在智谷内设置一站式政务网点,在为企业提供基础行政审批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集约化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