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今年,武昌区成立中科·武大智谷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建立了“一站七中心”的“北斗七星”服务体系,“一站”为政产学研金服用综合服务站,统筹七中心日常工作;“七中心”分别为校(院)地合作中心、企业研发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产业招商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产融中心通过“一站七中心”的服务体系,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促进高校成果加速转化。
二、打造高效能成果转化平台
近年来,武昌区积极推动“武创通”平台在区域内的运用。“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构建了“1+3+N”创新服务体系,即1个科创资源数字底座,3个智能化服务载体,若干项政策服务保障。平台不仅汇集海量科创资源数据,同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通过AI政策管家、AI创新管家、AI金融管家、AI供应链管家四大功能模块,开展创新需求征集、供需智能匹配,为企业精准画像,提供企业创新发展报告、专属科技政策包、潜在资源匹配、投资人预约连线、上下游合作对象导航等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壮大。2024年,武昌区打造线下网格化服务体系,引导342家科技企业入驻平台,发布技术需求521条、资金需求242条、人才需求101条,对接应答率均达95%以上。今年,武昌区仍将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有组织的创新、有目标的转化。
三、创新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
为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武昌区谋划实施人才支持专项,支持青年企业家、博士和博士后等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并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同步完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加强教育医疗、交通出行、文旅休闲等便利服务,给予人才礼遇,真心实意留才爱才敬才。
四、健全科技金融支持网络
依托武昌区丰富的金融资源,建立招投一体、投贷联动机制,加大对数字科创企业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企业融资体系。今年拟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方向的产业基金,积极推动武汉大学概念验证基金落地。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充分挖掘存量金融机构“再投资”潜能,加大基金、保险招引力度,引进10 家以上金融机构;推动“金融顾问”覆盖产业楼宇,常态化开展“金融沙龙”活动,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实现金融机构精准链接企业需求、市场主体高效获得发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