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武昌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
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12月29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武昌区财政局局长 王文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武昌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三区两翼”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预计为1,512,3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4%,增长13.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为657,4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4%,增长13.5%。
2014年财政支出预计为625,063万元(含市拨专款及补助款),完成年度预算的101.5%,增长22.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为622,000万元,增长22.6%;基金支出3,063万元,下降13.3%。
2014年区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科目预计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605万元,增长0.4%;国防支出873万元,增长8.2%;公共安全支出64,650万元,增长25.7%;教育支出115,155万元,增长5.2%;科学技术支出8,414万元,增长5.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529万元,增长17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252万元,增长9.7%;医疗卫生支出30,404万元,增长32.6%;节能环保支出878万元,增长3.3%;城乡社区支出226,509万元,增长82.4%;农林水支出4,983万元,增长22.4%;交通运输支出423万元,增长15.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1,483万元,下降18.7%;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82万元,下降45.2%;住房保障支出15,754万元,与上年持平;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9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27,147万元,下降51.4%。
根据目前情况测算,2014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资金来源816,707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7,450万元,转移性收入89,257万元,专项结余70,000万元。资金运用776,65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22,000万元,上解支出5,651万元,专项上解支出26,947万元,上解省财力122,055万元。以上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0,054万元,其中:专项结余40,000万元(为全区微循环道路建设资金),一般结余54万元。滚存结余41,387万元。
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补助收入3,063万元,基金支出3,063万元,主要是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295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出28万元;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2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517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上述各项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均为预计数,待财政年度终了,市区财政体制结算完毕后,再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全年财政决算,由区政府适时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2014年,财税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生财有道”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一是围绕“三区两翼”发展战略,加大重点功能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安排资金100,000万元,支持滨江文化商务区融合发展;安排资金70,000万元,支持全区微循环道路建设,进一步扩大总部经济发展空间载体,提高城区承载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升级发展。安排资金10,000万元,增加区文旅公司注册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特色街区打造,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安排资金10,590万元,促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安排资金6,000万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安排资金2,200万元,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贷款(担保)贴息、科技项目扶持;安排资金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进一步增强武昌经济活力,壮大区域经济基础。
(二)坚持“聚财有方”增实力,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面对宏观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和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多重压力带来的财政增收困难,财税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动作为,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强化税收组织机制,严格收入目标管理,完善责任考核,加强对经济形势和税收政策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充分发挥税源信息平台作用,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做好重点税源户和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大税政监管力度,大力清缴欠税,有效防控税收流失。三是健全协税机制,推进属地纳税工作,强化税收协控联管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四是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入库,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三)坚持“用财有效”惠民生,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公共财政方向,更加注重处理好财政增收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努力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安排教育支出115,155万元,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贫困生各项奖补政策,支持校园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安全保护能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529万元,深入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支持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加大文化惠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252万元,继续加大就业创业工作投入,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老吾老”活动,加大优抚救助力度,落实社区惠民资金。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0,404万元,加大公共卫生资金保障力度,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卫生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安排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节能环保支出共计54,370万元,支持卫生城市创建,实施河道、湖泊等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强化环境监测和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安排公共安全及社会公共治理支出79,657万元,推进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大反恐投入,支持科技强警,推进律师进社区工作,推动社会综合治理与服务网格化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和工商市场监管,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四)坚持“理财有章”抓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财政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制定“三公”经费预算定额,全区“三公”经费定额同比下降7.7%。二是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全区71个部门(含街道)的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52项专项资金分配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优化支付流程,取消预算单位备用金账户,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实施大额现金使用报备制度。四是制定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六项公务支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公务行为。五是以加强街道资产管理为突破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资产财务管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有机结合。六是加强财政监督和会计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夯实工作基础,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各位代表,2014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处于调整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税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二是武昌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实现创新发展和改善民生对财政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科学统筹安排资金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预算支出绩效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对此,财政部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预算法》为指导,积极顺应财税制度改革,围绕“三区两翼”发展战略,坚持发展原则和民生原则,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民生优先,支持城市建设,提高支出绩效,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预算指标安排如下:
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预算安排1,679,380万元,增长1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729,770万元,增长11%。
2015年区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77,617万元,增长8.9%。主要科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1,880万元;国防支出88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1,666万元;教育支出128,09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52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44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966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96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26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53,882万元;农林水支出6,07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2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527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2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9,651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059万元;其他支出23,385万元。
2015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资金来源847,640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9,770万元,转移性收入77,870万元,专项结余40,000万元。资金运用847,64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7,617万元,上解支出5,651万元,专项上解支出28,439万元,上解省财力135,933万元。以上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是:
(一)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0万元,支持特色街区建设打造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安排区域经济专项发展资金10,000万元,增强招商引资活力。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7,000万元,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安排“英才”项目资金1,400万元,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引导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强区。安排企业改制解困资金3,000万元,推进企业改制收尾,为区域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二)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0,000万元,统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增值收益等专项资金,确保城市建设和改造顺利推进。安排城市综合管理支出60,357万元,加大城市清扫保洁、综合整治、湖泊管理、园林绿化、黄标车治理等工作投入,支持全国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安排文化体育事业费2,443万元,保障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凝聚文化氛围,彰显武昌城市文化魅力。
(三)倾力保障各项民生事业
安排教育支出128,093万元,支持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966万元,落实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对优抚对象、退伍军人、残疾人等社会各类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落实高龄老人政府补贴政策。安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964万元,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聚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安排公共安全及社会公共管理支出75,054万元,继续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推进高清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司法纠纷调解体制机制,健全政法维稳体系;加大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管资金投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安排基层政权建设资金10,000万元、社区党建经费2,000万元,支持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目前,全区部门预算已经过“两上一下”预算编制程序,现将64个单位部门预算、各街道办事处基本保障预算以及就业补助经费、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生育事业费和教育费附加支出四项专项经费预算提交各代表团,请代表审议。
三、依法理财,深化改革,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三区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效率财政、稳固财政、民生财政和法治财政,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着眼科学长远,建设效率财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三区两翼”发展战略,加大对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城市功能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推动文化、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完善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要素聚集,促进服务经济发展,打造武昌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强大引擎。
(二)加强财源建设,建设稳固财政,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着眼于增强财政增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稳定优质财源,狠抓重点财源,培植后续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严格收入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完善综合治税体制机制;二是加强税收政策研究,科学制定增收措施,定期开展收入形势分析,加强收入协调配合,保证收入均衡入库;三是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
(三)坚持统筹兼顾,建设民生财政,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公务支出管理办法。统筹各类资金,推进项目整合,集中财力向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倾斜,更加注重改善社会事业薄弱环节,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四)突出公开透明,建设法治财政,提升依法理财工作水平。加强新《预算法》的宣传学习,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力。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高公开效果,促进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国有资产综合使用效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财会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