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们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进武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节约资源、严格控制污染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以政府为主多方筹集的环境投入增多,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面实现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既定目标。
1.1全面提前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至2009年底,我区万元GDP能耗较2005年累计下降20.61%,二氧化硫下降率为29.14%,化学需氧量下降率为11.62%,完成市政府节能20%、减排10%的环保目标。
1.2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江河湖泊水质状况稳中有生,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总体好转。
(1)保障辖区人民饮水安全。持续开展“长江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一排二测三执法”,关闭排污口1个,清理生产性码头5个,建设沿江雨污分流收集排放系统,整治夹套河明渠取得进展,完成巡司河污染防治科研课题,建立长江武昌段排污口环保档案。平湖门和余家头自来水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2)湖泊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了都司湖、四美塘、紫阳湖、水果湖和内沙湖截污及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内沙湖建成湿地公园建设:结合沙湖大桥建设实施沙湖清淤工程;“东沙连通工程”楚河开工,晒湖治理工程启动。监测表明东湖、沙湖、内沙湖、紫阳湖、四美塘、水果湖污染物浓度普遍降低,个别湖泊开始甩掉劣V类的黑帽子,东湖09年度达IV类功能区标准,四美塘有08-09年度水质提升到IV类,紫阳湖、都司湖09年度水质提升到V类。
(3)建管并举治理不法排放污水。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9%;9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纳入市环保在线自动监控网络运行;安装了51台(套)获国家环保认证的餐饮废水处理装置;完成4家大型医院污水处理设备改造;挂牌督办治理和协助搬迁一批水污染企业。
(4)武昌地区目前已建成沙湖、黄家湖和二郎庙等三座二级处理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系统逐步建设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
1.3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略超过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2009年达82.7%,,比2005年增加17.2%;酸雨样品检出率2009年为46.6%,比2005年减少25.3%。
(2)实施燃煤锅炉改用清洁燃料工程。投资3400万余万元完成338 台锅炉改燃任务;武昌电厂燃煤电站锅炉改用天然气发电;消除一批污染扰民的小茶水炉。
(3)坚持开展油烟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投入资金158万元,整治869 个点源,创建了珞珈山街、南湖街2个达标示范街和体育馆路、中山路、民主路、彭刘杨路等一批达标路段,油烟噪声扰民问题有所缓解。
(4)加强扬尘综合整治。有关部门联合设立渣土运输控管点,强化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落实路面清扫保洁,控制工业粉尘达标排放,消除锅炉烟尘,在大规模建筑时期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5) 全面启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设立汽车尾气检测点,开展入户监测,车辆尾气排放合格率为82.34%。有关部门联合上路执法,减少了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和冒黑烟现象。
1.4环境噪声质量保持稳定
加强工业、服务业固定噪声源达标治理工作;严格夜间施工的环保审批,防治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监管;整治取缔民主路、鲇鱼套和梅花苑等多地段卡拉OK经营噪声;坚持开展高考和中考期间建筑噪声治理专项行动;处理噪声扰民投诉3322件。2009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为55.8分贝,达到二类区标准。交通噪声 69.1分贝,昼间达标,夜间略有超标。
1.5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全面启动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在社区和学校安装废旧电池回收箱500余个;启动垃圾转运台(站)升级改造工作,加速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进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1.6生态绿化建设加快步伐
完成武昌江滩二、三、四期综合整治工程,形成沿江生态景观走廊。实施蛇山“显山透绿”、洪山公园山体绿化和长春观山林游园工程。完成首义文化广场工程,开工建设首义纪念广场工程:改造武昌公园为开放式绿地;建绿化景观道路88条,总长118公里;新建街区绿地13片。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达到32.85%,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绿化标准。
1.7以环保模范城市标准为指导,全面加强环保工作。
按照区政府调整地区产业结构部署,“腾退一批、改造一批、关闭一批”,动员辖区7户医药化工企业停产转向或搬迁改造,协助武重、武锅、武车和江南集团等大型企业生产厂区搬出武昌。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制度, 共办理环评审批375项,竣工验收322项,在全市率先完成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规划环评审批工作,对可能侵害群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试行公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改进环境监察执法机制,建立分片(街)管理的监察执法中队聘请209名环保协管员,试行街道社区环保协管员制度,,依法查处一批违法排污单位: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坚持每年组织应急演练,妥善处理5起环境突发事件,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主动开展环保宣教,编辑环保乡土教材,建立环保教育基地,面向党校学员、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区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环保法规、区情和科普教育培训。推行绿色“扫盲”行动,创建各级绿色社区68个、绿色学校98所和114户环保(特色)家庭和50户家庭,推进环保进社区。全面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工作计划,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定期公布辖区环境质量状况,完成一项市级环境科研课题,发表科技论文40篇,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湖泊大会展览交流活动。
1.8扎实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市政府部署,清理辖区各类企事业排污单位9297户,入户监测调查2134户,取得全区工业源和生活源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掌握辖区排污情况,通过国家验收,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打下基础。普查
工作获得省级先进单位荣誉,一名普查员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章 “十二五”环保形势分析
2.1面临的压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历史欠账,还要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常规的污染排放和处理矛盾日益加剧。生活废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收纳处理任务仍然艰巨;二氧化硫排放量趋于稳定,继续减排难度较大;氮氧化物排放呈增长态势,面临新的减排压力;二氧化碳排放逐年增加,减排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居民和服务业生活垃圾量持续增加,无害化处置面临较大压力。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如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流动源污染带来的城市臭氧和光化学污染、PM10等细颗粒物污染问题、城市热岛效应、企业腾退土地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放射性与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都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
2.2面临的环境机遇
未来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将给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把环境问题列为必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之一;经济运行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将对保护环境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可能较多地增加用于环保的投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改善环境提供经济而高效的技术和装备;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将推动
公众广泛地参与环境监督。
第三章 “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
3.1 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武汉“两型社会”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省会之区、首义之地、科教集聚、滨江滨湖”优势,围绕区委“321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节能减排,治理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削减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把武昌建设成为生产发达、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和谐城区。
3.2总体目标
以人为本,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中心环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区环境功能,保障辖区环境安全。到 “十二五”期末,全区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改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整体提高一个功能区量级,摘掉劣V类帽子,消除黑臭现象;部分山体植被和景观得到改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持续进步;空气环境质量及声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垃圾收集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工作持续推进;单位GDP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3.3指标体系
在深入评估武昌区“十一五”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结合武昌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依照完整性、代表性、适量性、易得性原则确定指标体系。
武昌区“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项目
| 序号
| 指标
| “十二五”保护目标
|
经济发展
| 1
| 人均GDP
| 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
2
| 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
| 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
3
| 单位GDP能耗
| 达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先进水平
|
环境质量
| 4
| 空气质量
| 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5
| 地表水按水域功能类别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