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武昌:学在武昌,教在武昌

  • 2022-09-09 10:27
  • 来源: 武昌融媒体

武昌:学在武昌,教在武昌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长江日报 特10版 铸魂

李季 谭萌萌

“荆楚好老师”郑三雄带领武昌区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

    武昌教师赴黄冈教育教学交流,与当地学生亲切互动。

    武昌区美育青培班成果汇报展演。

    武汉市五项技能状元查良琦与她的学生。

    武昌区最美思政课,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教师周经炼32年坚持家访,走了数万里,走进孩子家庭,也走进了孩子心里。不仅如此,她还是全国班主任培训的辅导员,武昌区教师培训导师,多年来培养了很多青年骨干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教师王丽让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们至今怀念她的数学课堂,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班主任培养方面她也有秘籍,常常让聆听她报告的青年老师们觉得意犹未尽……今年教师节,周经炼和王丽从武汉十多万中小学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年度“最美教师”。

    武昌是武汉教育民生高地。在武昌,学前教育保教水平不断增强,义务段学校校际差异日益缩小,高中多元化发展和多渠道成才机制基本形成,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持续发展。中高考质量持续以较大优势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学在武昌”品牌日益深入人心,是市民公认的“教育强区”。高质量教育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做支撑,这支专业化的“铁军”队伍是如何打造而成?武昌教师团队强在何处?

■ 强在引领  思想建设锻造教师坚定信念

    武昌是一片教育的热土。武昌教育人立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个孩子都优秀、每一个家庭都幸福”。新时代的教育蓝图,正被武昌教育人一笔一画地描画出来。

    武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武昌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以“三三六”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锻造教师坚定信念。选树一批党龄长、业绩优的在职党员教师,教育引领广大教师牢记初心使命、献身教育事业。

    武昌各校通过大力培养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着力打造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品牌建设,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立志奉献武昌绿色教育的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张基广、全国优秀教师张莉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 强在支撑  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对武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武昌教育在全市、全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武昌教育人改革攻坚、探索创新,探索出制度改革这一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

    编制管理方面,统筹考虑现有编制总量,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学校教师倾斜,采取公开招聘、专项招聘、公费师范生安置和竞赛教练招聘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同时,全面推进“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岗位聘用管理模式,形成岗位能上能下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完善评价标准,建立以师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职称评价制度。近五年,累计3000余人在职称评聘方面得到晋升。

    教师待遇方面,出台《武昌区教育局关于绩效管理奖考核发放的指导意见(试行)》,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和津补贴发放,保证教师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教育局与学校不断优化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发放制度,向班主任、一线教师、超工作量等人员倾斜,突出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

    教师流动方面,加大学区间教师流动力度,积极探索实施“区管校聘”,推动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均衡学校师资力量;打通教师学段间流动壁垒,区教育局将高中、幼儿园纳入教师交流范围,幼儿园教师可尝试开展对等交流,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需求和个人实际到高中或初中学校进行交流。区教育局每年还从初中选育优秀青年教师补充至高中学段。

■ 强在培养  全育研训助推教师创新进步

    武昌教育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工程”,紧紧围绕“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这条工作主线,构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名优的三级培养模式,牢牢抓住“全员培训”和“分层培养”两个抓手,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培养体系。

    武昌每个新入职的教师,都会接受以学习模块为研修单元、为期两年的递进式培养,分为入职培训、基地校跟岗实践研修、展示评价三个阶段,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渐进式研修方式,让新教师们人人有规划、次次有收获。

    “新老师培训课程设计特别关注新教师的困境和瓶颈。”谈起对新教师的培养,南湖中学的教师刘昂颇有感慨。刘昂2019年秋季入职,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为他们定制了职业认同感课程、教学能力课程、综合育人能力课程和人际关系等近40门课程,来自武昌区的省级名师、优秀干部、骨干教师们为新教师授课。此外,还为新教师群体组织了各类研讨交流活动,邀请极富经验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帮助新教师们破解“困局”。

    武昌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徐雅斯的成长历程,也是武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关键能力的一个缩影。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是徐雅斯的母校,高中三年她从恩师身上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大学四年后,她回归母校,同恩师们一起成为照亮学生远航的灯塔。在省实验中学的十年,徐雅斯接触到了一批批热爱教育事业的数学名师:张鸿志、王先东、郑艳霞……他们成为徐雅斯职业生涯的榜样和力量。在学校,每周的集体备课会确定中心备课人,全员一同研究教材、研读课标、分析学情,确立教学重难点。每学期的“一人一课一评一议”活动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徐雅斯老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逐步从一名青涩的师范生,成长为一名能够站稳讲台、具备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的成熟教师。去年11月,徐雅斯老师以优异成绩勇夺武汉市第十七届教师五项技能竞赛中学组状元。

    骨干教师需要更高平台的专业引领,在教育教学关键能力提升方面,武昌区教培中心采取专题培训形式。仅在2021年,就先后开展了高中生涯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情境化教学、班主任工作课程研发、生命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亲近母语”教师书法进阶等关键能力专题式培训。

    “最好的学校管理是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走到师生中间……当你听一百节课,听一千节课,你就知道学校的问题出在哪里,你也就知道该怎么做。”9月6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在朋友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察笔记。张基广校长将工作的所见所感,都写成了教育手记,并在朋友圈定期更新,这些珍贵的一线教育手记,已然成为武昌教师们的“学习宝藏”。张基广校长是一位有共生共长情结的教育者,他通过名师工作室,影响和引领工作室成员及300多名前来跟岗学习的校长。他带领学校管理团队,与经济开发区洪山小学、东湖高新区光谷第十一小学、江夏区齐心小学进行联合办学,组成“教育发展共同体”,让大家一起走、让更多人一起走。

    自武昌区实施“名师工作室”培育工程以来,一批有思想、有学识的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由省市教育专家、省市名师、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卓越人才团队。武昌区教育系统现有名师工作室45家,工作室以教研员队伍为特邀指导,组建了导师、学员、特邀指导三合一的工作室团队,并在武昌教育研训网上开辟“名师工作室”专栏,发布活动信息和教育教学成果。名师工作室在促进学员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武昌紧紧围绕强师工程、整校推进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平台建设工程“四大工程”来开展,采用“以研促训”的方式,多层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效果显著。

    武昌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区教育局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激发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使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 强在铸魂  立德树人践行教师神圣使命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为学生点燃心灯、启迪智慧,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者。所以,新时代的教师素养不仅仅包括高超卓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坚守。

    在武昌,无数优秀的教师,在坚守信念的征程中奔跑逐梦,成为孩子们信赖依靠的家人,敬佩学习的榜样。

    他们信念坚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新桥幼儿园的李琴老师坚持“用真情感染,用爱心关注”的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引导孩子全面成长;水果湖第一小学的邹萍老师将朗读视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带领孩子们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武昌文华中学的梁敏老师把教书看作“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她扎根在初中毕业年级三十年,用坚守诠释初心使命……

    他们学高为师,立志传道授业解惑。武昌区实验幼儿园的邹丽园长善于在工作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让孩子们在每间教室小小的1㎡图书角中收获满满的小确幸和更大的成长;武汉小学的省特级教师梁涛老师潜心教育事业,专注读书与教书,博采名师大家之长,完善“童心教育”;粮道街中学的詹海燕老师编写“学霸笔记”,给每个单元做知识归纳,让学生“一册在手、学习无忧”……

    他们仁而爱人,润己泽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工幼儿园潘成成老师用两年时间,每天坚持教会发音困难的孩子说话;育红小学的栾伟老师从事小学足球教学已有36年,他坚守绿茵,用热爱点燃少年们的足球梦;四十五中学的胡耀兵老师身体力行践行民族大爱,在山南地区乃东中学支教。他克服高寒缺氧自然环境,全心投入民族教育,在高原淬炼育人初心,在雪域书写精彩人生……

    他们聪颖智慧,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奋楫前行。长江紫都幼儿园的万嘉欣老师与学生同行,做魅力老师,通过反思、复盘、取经等方式积淀智慧,致力于成为一名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昙华林小学的杨翠英老师深知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保持勤奋刻苦的精神,钻研教材教法,参加教研学习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多方面提升自己;第二职业教育中心的曾璐老师全力推进1+X工作,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她还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校内专业竞赛,做出具有“中国味”的动漫作品……

    他们不仅是武昌区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更是武昌教育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为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和责任感,武昌区大力开展“年度教师”“最美教师”“四有好老师”“印象教师”等优秀教师评选宣传活动,并通过学科、全校、全区等层层选拔活动,形成人人争先进、科科出榜样、校校有典型的良好氛围,让普通教师在这些优秀教师的身上,既找到标杆和方向,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让每一位老师在献身武昌教育事业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为武昌教师的骄傲感和幸福感。

    数说“武昌教师”:

    ● 45个省、市、区名师工作室,32名正高级职称教师,70名特级教师,19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1588名区级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总量居全市第一;

    ● 146节精品课获评为2021年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约占全市总数四分之一,占比全市第一;省级一等优课武昌区81节,约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占比全市第一;

    ● 17位教师分获湖北“荆楚好教师”、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最美教师”、湖北省青教赛状元、武汉市技术状元、武汉市技术能手等光荣称号。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