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武昌区铁腕惩治黑恶 多项战绩具全国影响力——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省市前列

  • 2021-01-21 15:23
  • 来源: 武昌融媒体

武昌区铁腕惩治黑恶 多项战绩具全国影响力

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省市前列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长江日报 6版 扫黑除恶 善治安民

王曲

登临黄鹤楼,观和谐美景。

群众舞动幸福生活。

水果湖街东亭社区七宝巡逻队在社区治安巡逻。

游客在昙华林拍照。

楚河汉街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任某卓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

    江流贤胜,大成武昌。作为“五首”之区,武昌区高位求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保持凌厉攻势,办下全国首例非法房产中介涉黑案,发出任某卓案检察建议获最高检表彰,创立享誉全国的社区治理“东亭模式”。

    三年来,武昌区紧紧围绕“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常治”总目标,统一思想、主动作为,圆满完成“六清”等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纵深掘进。

    截至2020年底,武昌区侦破“任某卓黑社会组织”“9·11开设赌场”等重点专案30余起,审结并生效“黑财”执行完结率位居全市前列,推进房产、金融、医院等行业领域优化管理。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全区刑事有效警情、违法犯罪警情连续三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列省市前列。

    剑指黑恶 不枉不纵

    武昌区高度重视扫黑除恶工作,将专项斗争纳入区委中心工作安排,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区领导多次作出具体指示。成立14个街道、29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制定联席会商、检查督导、保密等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党政主导、政法主责、部门主管”的良好格局。对照总体工作方案,坚持“年部署”“季统筹”“月调度”,层层压实责任、不断查漏补缺,推动各单位主动履职尽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坚定不移将专项斗争引向深入。

    截至2020年底,武昌区一审判决涉黑涉恶案件11起,严惩涉黑涉恶犯罪分子66人。

    数百证据链从外围锁死

    成功办理全国首例非法房产中介涉黑案

    2017年11月27日,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专案组通过对全市民情平台线索的整合串并发现,自2014年起,任某卓在武昌区开设了2家二手房租赁公司,并逐渐形成以其为首,其妹任某红、妹夫徐某伟为骨干,多名亲属和老乡为成员的组织,实施聚众斗殴、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

    经过3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武昌公安分局组织集中收网,相继奔赴广东、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地,一举将26名团伙成员全部抓捕归案。

    由于该案涉案人数众多、案件错综复杂,在区扫黑办的统筹下,武昌区法院、检察院专案组提前介入指导侦查取证。该团伙落网后,专案组逐一回访300余名受害人,全面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特征。案件办理期间,专案组专门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取经,最终确定从具体案件罪行审起,一一固定后再予以定性,以防翻供。

    为巩固证据链,警方还收集了大量的投诉、报警、网上帖文、城市留言板留言等证据材料,上门走访多家房产中介同行的专业人员,皆指证任某卓的两家“黑中介”对房屋租赁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影响,形成的证据材料多达42册。

    2018年6月25日至27日,该案在武昌区法院开庭,面对17名被告全部当庭翻供、拒不认罪的局面,检方公诉团队见招拆招,经过3天共计30小时的唇枪舌战,顺利完成公诉。

    2018年8月15日,武昌区法院一审判决,该团伙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团伙头目任某卓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多项罪名,获刑19年。2018年12月27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维持一审判决。

    依法严惩的背后是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三年来,武昌区主动摸排线索、领导包案攻坚、各部门积极联动、司法专家集中“会诊”,率先探索捕诉一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快立快审绿色通道、疫情期间远程提审、“云审判”等有效措施,除“黑中介”案外,还依法高效办结了肖某飞“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吕某妹“黑护工”恶势力犯罪集团案,明某“黑殡葬”恶势力犯罪团伙案等一批典型案件,有力地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

    引导犯罪嫌疑人主动退赃

    “黑财”执行完结率走在全市前列

    在依法惩处黑恶势力的同时,武昌区以彻底斩断黑恶势力经济命脉为目标,将“打财断血”工作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

    2019年,在办理肖某飞“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时,武昌公安分局在侦查初期即冻结了嫌疑人资产1000余万元。区检察院会同区看守所,对涉黑涉恶在押人员重点看护,严防通风报信、转移财产。区公检法就该案财产追缴、处置等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积极引导13名涉案人员主动退赃14万余元。

    三年来,武昌区不断加大“打财断血”力度,公安机关重点开展涉黑涉恶资金查封审计工作,公、检移送案件时,同步提出财产处置建议,法院建立“黑财”执行“绿色通道”,促进“立、审、执”无缝高效衔接,充分发挥财产刑惩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成效。

    任某卓“黑财”执行过程中,区法院执行人员于严冬前往东北,多次与被执行人家属真诚沟通,促使被执行人家属代为缴纳罚金,该案执行款共计230余万元已全部执行到位。

    同时,区检察院围绕财产追缴、查封非法经营场所等重点问题,对已查办的黑恶案件逐案开展大起底,干净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截至2020年底,审结并生效“黑财”执行完结率100%,执行到位率91.97%,位居全市前列。

    联合作战主动出击

    惩腐拔“伞”不停步

    深挖和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是铲除黑恶势力的关键,武昌区将“打伞破网”与扫黑除恶齐头并进,取得重大成果,促进了全区政治、经济生态的持续净化。

    区纪委监委紧盯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集团和重大“黄赌毒”案件,严格执行“两个一律”“一案三查”。与政法机关及时“双向移送”,实时“联席会商”,同立案、同督导、同公告,对每起案件是否有“保护伞”做出明确结论。

    对2018年以来已审结的涉黑涉恶案件,区纪委监委定期开展“回头看”,通过逐案过筛、回溯核查、集体研判等方式,新增“立案破伞”5人。联合区检察院开辟“第二战场”,远赴沙洋长林监狱、汉津监狱等监所,提审涉黑涉恶服刑、在押人员45名,新发现问题线索8条,立案19人。

    截至2020年底,武昌区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黄赌毒”及“保护伞”问题11件27人,其他失职失责问题6件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0人,在全区引起强烈震慑。

    以案促改 标本兼治

    武昌区将“行业清源”作为扫黑除恶治本之策,着力写好“后半篇文章”。案件办结后,纪检监察、政法机关加强案件剖析,深究问题根源,查找制度管理漏洞,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三书一函”,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实现全链条打击整治。

    截至2020年底,全区发出“三书一函”24份,提出问题38个、建议63条,整改回复率95.83%。配套开展专项整治三十余次,排查金融、房产、娱乐等各类市场主体近两万户,清理整治各类风险或存在不规范问题的企业600余个。相关行业部门主动履职、强化监督,各类行业乱象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为实现长效常治,武昌区建立健全中介代办、文化旅游等行业准入“黑名单”,区行政审批局利用电子化登记系统、“政务助手”App、视频验证等科技手段,共认证企业6184家,处置使用虚假材料进行登记的企业近200家,将114名代办人列入“黑名单”,坚决把牢市场准入关口。

    检察建议获最高检表彰

    有效净化房屋租赁市场

    “涉案的任某卓等17人得到应有的审判,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切实维护了武汉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秩序。”任某卓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案宣判后,武汉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代表全市广大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向武昌区检察院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

    任某卓案件的宣判只是一个开始,住房租赁市场关系着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法治不能缺位。针对该案,武昌区启动行业综合治理,纪检监察、政法机关发出“三书一函”7份,从办案程序、行业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问题9个、建议22个,其中针对该案发出的检察建议获最高检表彰。区领导约谈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房管、市场监管、公安随即开展房屋中介市场专项治理,有力地肃清了市场环境。

    实施商务楼宇“楼长工作制”

    及时排查风险企业

    针对在肖某飞“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中发现的行业管理问题,2019年3月起,轰轰烈烈地打击整治非法集资重点风险企业“清源”行动在武昌区铺开。区金融局(处非办)、武昌公安分局统筹组织,各街道分片负责,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区税务局等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共计排查金融风险企业千余家,处置高风险企业100家。

    区金融局随即制定实施“楼长工作制”,在各重点商务楼宇分别成立楼宇管理服务工作小组,由街道、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区金融局(处非办)、区商务局、区房管局、区税务局、楼宇物业等单位派员组成,负责楼宇信息统计、常态化清理排查、风险企业处置、楼宇服务等工作,坚持“一周一排查、一月一次集中行动”,经过持续努力,相关问题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源头整治的同时,武昌区注重开展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活动,深入高校、社区等地开展宣传咨询,切实提高学生、居民等各类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专项摸排整治

    推动医院护工管理常态化

    在办理吕某妹“黑护工”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的过程中,区法院、区检察院发现部分医院存在护工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随即向涉事医院、相关行业协会分别提出司法、检察建议。针对涉事医院,两院建议,要从风险防控、招标管理、党风廉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维护健康的医院医疗秩序、护工服务市场秩序。针对相关行业协会,两院建议,要深化对企业合法经营的引导,加大惩戒力度,建立健全行业内投诉与公安机关违法犯罪线索移送等机制,制定完善行业规则、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围绕该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区卫健局在全区各医院开展了护工情况摸底调查,先后实施专项整治6次,成功推动各大医院将护工使用纳入日常管理。

    创新治理 固本强基

    为净化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武昌区高举党建旗帜,夯实基层党组织,把牢基层政权“入口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创“1314”社区治理工作法,打造社区治理“东亭样板”,开展“民呼我应”改革,收集解决群众诉求百万余件,好评率93.27%。

    筑牢治安防线

    全区刑事警情连续三年下降

    武昌区将扫黑除恶融入平安建设大局,大力推进“家安、路安、食安、业安、心安”等系列平安工程,严查、严管、严控、严治消防交通等公共安全隐患。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及各街道同向发力,发动群防群治队伍1万余人,紧盯商务楼宇、“四站三圈”等重点部位,对“黄赌毒”“盗抢骗”等重点问题,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共整治治安重点地区86处,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5万余处。

    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全面铺开武昌科技“视频防护罩”建设,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抓获各类逃犯440余名,位居全市之最。推进常态化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平安武昌指数”测评体系,构建以违法犯罪警情、消防警情、矛盾调解数据为基础指标的平安指数通报应用机制,及时掌握全区治安状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调联动”“三所联调”等工作机制先后在中华路街、汉街派出所试点落地,街道、司法所、派出所、派出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等力量深度联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万余件,化解率94.4%,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把黑恶势力挡在基层政权门外

    武昌区制定社区(村)“两委”成员、党组织书记选任条件正、负面清单,采取12个部门会审、“三级联审”审查机制,对社区(村)两委候选成员逐一审核把关。2019年、2020年先后开展2轮全覆盖换届工作“回头看”和班子届中综合评估,举办社区书记、副书记示范培训班,顺利完成21个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的整顿提升,从源头防范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

    同时,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优化社区工作者整体结构,目前,全区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工作者占比91%,社区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和取得职业证书比例均位于全市前列,有力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共建共享幸福生活

    “您好,请测温!”在东亭社区大门,“七宝巡逻队”的两位志愿者正在值守。始建于1985年的东亭社区虽是老旧小区,但干干净净、秩序井然,居民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东亭社区培育出34个社团组织,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警情下降六成,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东亭社区也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社会服务示范社区”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以“东亭模式”为起点,武昌区持续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区级党建联席会、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互促。聚焦问题分级解决渠道不畅等问题,大力推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建立“社区呼叫,部门响应”和“部部呼叫”工作机制,汇集区内60余个职能部门合力为民解忧,“三级呼应、双向派单”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依托微信公众号,将“智慧大脑”装入居民手机,遇事一键报事,相关职能部门即可“秒接速办”,群众诉求解决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