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近日,徐家棚司法所接到街道网格化平台转办案件。一对父子因为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房屋所有权问题,多次发生家庭矛盾,并向各级部门反映要求解决,虽经社区及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协商,一直未能化解纠纷。街道希望徐家棚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能介入该案,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在维护家庭和谐的前提下,妥善处置该案件。
【调查与处理】
徐家棚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该案件后,高度重视,即刻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并确定现场调解的时间及地点。
调解现场,父亲A某向调解人员讲述了这场房屋纠纷的由来。1949年,他的父亲于1950年底花钱在堤街买了个茅草房子,1954年因防汛搬到公太里,做了树皮房子。当时,全家属A某工资高一点,时常贴补父母,八十年代,A某出钱把位于公太里的房屋换成了红瓦房。1990年,为了儿子B某毕业就能工作,A某办了离退顶岗手续,同时,把上交公太里70号土地使用税的手册也变更为儿子B某。现如今,该房屋面临拆迁。儿子B某却企图改变房屋产权关系,把交税单据作为凭证,以房子是爷爷赠与于他为由,占有拆迁补偿款。A某认为房屋赠与不是真实的,儿子也不得独享拆迁款。
随后,儿子则向调解员表示。当年,爷爷以本人名义申请了房屋改造,建起了公太里的房子,房子建完以后,B某母亲去世。之后,爷爷怕父亲再婚,家产会流入他人之手,就将该房屋房地产税的名字从爷爷的名下直接改入到孙子名下。由于当时没有房产证,依照当时的法律,房地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即城市房地产税的纳税人,就是房地产的产权所有人。而且,后来爷爷去世后,也是以B某的名义到武汉市供电局报装的电表。因此,自己对该房屋理应享有所有权。
听到儿子的陈述后,父亲情绪激动地说,以当时父亲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做房子,房子实际上是自己出钱做的,只是土地使用人是以父亲的名字。何况,八十年代我们做房子时,儿子还是小孩子,难道这个房子是自己长的吗?又怎么成了儿子的房子了?我作为他的父亲,把他抚养成人,可是他既不讲孝道、又不尊重自己的父亲,使我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感。
调解人员见双方嫌隙如此之大,且有越来越激动的态势,及时中断了调解,组织“背对背”调解。从情感方面说服儿子,小时候,是父亲将你拉扯大,成年时,父亲正当风华正茂,为了让你能够有一份好的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岗位,让你顶职工作直到现在,不管怎么说,父亲付出了这么大牺牲,也理应学会感恩。从现实方面考虑,如今征收办也了解了家里的情况,需要父子两人共同协商,达成了一个共识,才能推动问题解决,得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经过调解员的劝说,双方逐渐冷静下来,重新开始协商。调解人权衡再三,还是准备以儿子作为突破口。父亲将以前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也给了儿子,是当时在职员工的福利,父亲对孩子的付出可见一斑,孩子理应心存感激之心,拿出补偿款的一部分给父亲。
调解员的劝说令B某有所触动。他表示,总共拆迁款是300万元。自己愿意拿出70万元给父亲作为购买房子的费用。对此,调解员表示,按照目前的房价,70万元并不足以给父亲购买房子,而且总共300万的补偿款,你一个人就拿了230万,这样从尽孝道的角度看,也并不合适。他表示,自己的底线是最多给父亲近100万,自己留200万,近100万里包括父亲的工伤补助金。
看事情有了转机,调解员又找到了父亲,他见到调解员后,向其大倒苦水,调解员连忙对他进行了安抚缓和了其对立情绪。他提出,要求儿子给予他150万元的补偿费用,经过调解员的再三工作,他将诉求调整为120万,便无论如何不再改变。
面对最后20万的分歧,调解员再次找到了B某。B某说道,你们也知道,即使我拿到了200万,我还要拿钱去买房,现在房价也不便宜,同时,后期还涉及到装修,又要花去好几十万。现在,我的小孩这么大了,还在读书,没有工作,我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啊,真的是没有多的钱了。调解员安慰他,在自己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还是再拿出一些资金,作为对父亲多年养育之恩的一种回馈。B某被调解人员的话所打动,一口答应再拿出10万,以赡养费的名义交给父亲。
经过对A某的工作,他最终同意了对方的条件。双方达成了以下协议:一、300万房屋拆迁款,其中B某享有200万元整,A某享有970906元及15000工伤补助费,合计985906元。二、B某同意向A某另行支付10万元赡养费;三、若任何一方违反上述协议约定,均向对方支付拆迁总价款的20%的违约责任及相应法律后果;四、本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生效后,双方不再以任何理由就该争议向对方及第三方主张其他任何权利。至此,调解圆满完成。
【法律分析】
本案是一起因为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房屋所有权家庭纠纷,父子双方都宣称拥有对房屋的所有权,时间绵延久远,权属界定复杂,法律因素与家庭纠葛纠缠在一起,给纠纷化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双方表面上争取的是房产,其实内心深处更希望能够给多年来的父子纠葛得到一个最终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案的调解重心,并不是去强行界定、追溯那些已尘封在历史中的房契权属,这样反而会对父子之间的感情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与疏离。调解人员选择了通过倾听双方内心的心声,引导其发现长期以来相互间的付出,唤醒父子间的亲情与关爱,让双方认识到父子之情难能可贵,并不是用金钱衡量。由此,一起看似复杂疑难且多年未解的房屋所有权纠纷得以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