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寒假期间,青少年休闲在家,防范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接触网络的时长增加,被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急剧上升。为增强青少年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近日,南湖司法所走进华锦社区寒假托管班开展反电诈教育,守护好青少年的“小钱包”。
“哪些行为属于电信网络诈骗?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些情况呀?”在反电诈课堂现场,湖北中和信律师事务所顾家依律师正在和底下的小朋友热情互动,在回答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时,小朋友争相回答,在一声声抢答中逐渐完善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顾律师从诈骗的四种类型入手,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常见的骗术,例如:“冒充公检法、老师、熟人类”诈骗、“虚假网站、链接类”诈骗、“冒充客服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顾律师还介绍了其中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醒青少年如何识诈、拒诈、防诈。
顾家依律师特别介绍了“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游戏类诈骗是青少年上当受骗的重灾区。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社交平台上贩卖游戏装备、买卖游戏账号、免费送游戏皮肤,利用学生好玩、涉世未深的特点,引诱当事人在虚假交易平台或者私下交易,盗刷父母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余额。骗子的骗术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就能“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