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
区水务和湖泊局拟订的《武昌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方案》已报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
2019年9月12日
武昌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方案
为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武昌区水环境质量,切实推进全区河流、湖泊、港渠(以下统称河湖流域)“清源”(是指对河湖流域范围内影响河湖生态的各类污染源进行清理整治)、“清管”(是指对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清流”(是指对河湖水体自身污染进行清理整治,促进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行动(以下称“三清”行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方案的通知》武政〔2019〕26号文件精神,结合武昌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9年,以巡司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2019年9月底之前,全面消除辖区黑臭水体;2019年底之前,全面摸清全区管网混错接情况;2020年底之前全面完成辖区管网混错接整改,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2021年底之前,全区湖泊港渠全截污,消除重点劣Ⅴ类水体,不得新增劣Ⅴ类湖泊。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2025年,全区河湖水质基本达标。
二、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清源
1.开展入河湖排水(污)口溯源排查,建立台账。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排口(污)责任单位要制定整改措施并持续整改。2019年底前,完成整改并建立入河湖排水(污)口动态整治和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各相关街道)
2.开展河湖流域“散乱污”企业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清单并分类整改。2019年9月底前,完成巡司河流域“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2020年底之前,完成全区河湖流域排查整治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配合单位: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武昌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水务和湖泊局、各街道)
3.开展全区河湖流域排水户调查登记,摸清底数,对各类违法排水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并督促整改。2019年底之前,完成查处整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各街道)
4.规范环境卫生作业,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道路保洁规范作业和垃圾清运车规范管理大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清单并督促整改,逐步减少水洗街尘污染,严控垃圾清运车运输过程中污水洒漏和垃圾污水、冲洗废水直排市政排水管网。2019年底之前,完成整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5.开展全区在建工地排水情况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清单并督促整改,严控施工工地污水和深基坑水违规排放。2019年底之前,完成排查及整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区建设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二)清管
1.配合市级部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优化、已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全力消除管网空白区。2021年底前,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2.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排查,摸清底数,加快推进市政排水管网缺陷修复和混错接改造。2019年底之前,完成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清单并督促整改;2020年底之前,完成全区市政排水管网缺陷修复和混错接改造。(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区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各街道)
3.开展小区及公共建筑排水系统调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开展非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2019年底之前,完成全区小区及公共建筑排水系统调查;2020年底之前,完成全区小区及公共建筑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建设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4.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清淤减污专项行动,提高市政排水管网疏捞频率及标准,实现管道积泥降至管径10%以下。2020年底之前,管道积泥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0%。(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5.开展溢流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削减专项行动。在规划合流区或雨污未分流区,减少溢流污染量。在雨污分流区,有序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2021年底之前,“巡司河”流域范围的合流区溢流污染量和初期雨水污染量实现有效削减。(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各街道)
6.高校雨污分流改造专项行动。督促武汉大学、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加快推进高校雨污分流工作。2020年底,完成五所高校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各相关街道)
(三)清流
1.开展河湖岸线违法建设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拆除河湖岸线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对影响河湖治理的合法建构筑物,逐步进行征收拆除。2019年底之前,完成巡司河岸线范围内违法建设整治;202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全区河湖岸线范围内违法建设整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配合单位:区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中华路街、黄鹤楼街、紫阳街、白沙洲街、水果湖街、中南路街、珞珈山街)
2.开展河湖水域及岸线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实现河湖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岸线范围内无垃圾,严控垃圾渗滤液直接排入河湖。2019年9月底之前,建立健全河湖水域及岸线垃圾清理处置责任机制。(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中华路街、黄鹤楼街、紫阳街、白沙洲街、水果湖街、中南路街、珞珈山街)
3.开展河湖支流港渠水质达标专项行动,对重点河湖支流港渠进行治理,确保在2021年底之前,港渠水质全面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配合单位: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紫阳街、白沙洲街、水果湖街)
(四)集中三年打好水污染治理三场战役
1.聚力30天,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
全面消除辖区黑臭水体,已完成且基本消除黑臭的水体,确保“长制久清”。(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紫阳街、白沙洲街、水果湖街)
2.着力破解难题,打好“巡司河”流域治理和消灭劣Ⅴ类水体攻坚战。
以“巡司河”流域为突破口,系统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按照市级部门对武昌区城区及“巡司河”流域的管网排查制定的“巡司河”流域治理规划,完成区级项目。(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责任单位:各相关街道)
消除劣五类水体。对与国考和省控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直接相关或中央、省环保督察重点检查和群众高度关注的外沙湖劣Ⅴ类湖泊,开展水体整治,2020年底之前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2021年底之前消除重点劣Ⅴ类水体。全区不得新增劣Ⅴ类湖泊。(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各相关街道)
3.全力提质增效,打好水体提质阵地战。
2019年底之前,修订完成《武昌区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专项规划》并按程序报批。(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
在2020年底完成排水管网混错接整改的基础之上,建立长效排水管网混错接查遗补漏整改机制,及时整改,落实排水管网疏捞维护,提升污水收集率。(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建设局;配合单位:各街道)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建立厂网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长效管理、定期排查和费用保障机制,实现污水高效收集、有效处理和厂网协调运行。(责任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各街道)
2.建立水环境综合执法机制。建立由环保部门牵头,水务、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水环境综合巡查和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对从用水户到河湖水体间影响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实施全链条监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街道)
3.建立水污染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本方案中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按照“远近结合”思路,建立各自任务中涉及的水污染防治滚动排查、滚动整治的长效机制,确保河湖流域水污染问题应查尽查、应整尽整,2025年底之前,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取得显著效果并持续巩固。(各专项任务责任单位)
4.建立“三清”行动监督检查及考核机制。按照市“三清”行动年度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细则,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三清”行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单位:区政府督查室、区水务和湖泊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三清”行动指挥部(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附后),每季度召开一次指挥长会议,统筹推进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针对所承担的任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办,各配合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担当,形成合力。
(三)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经费,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四)鼓励干事担当。为保障区委全会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落实容缺容错政策措施,鼓励干部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线干事创业。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部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加强过程监管。对程序暂不完备而又特别紧要的任务,相关责任单位可采取集体研究的方式先行决策,再补齐相关程序。区发改、规划、环保、城管、建设、交管、水务等部门应当研究制定容缺审批具体办法,合力保障攻坚任务按期完成。
(五)强化监督考核。在区“三清”行动指挥部统筹下,区政府督查室、区水务和湖泊局建立“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的考核督办机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加强作风巡查和执纪监督,对交办问题办理严重滞后的,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六)加强社会参与。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营造全民护水氛围。
附件:1.武昌区“三清”行动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2.武昌区黑臭水体及劣五类水体治理一览表
3.武昌区高校雨污分流改造一览表
附件1
武昌区“三清”行动指挥部
组成人员名单
指 挥 长:余 松 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 指 挥 长:黄丰宙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胡 剑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 员:黄正宏 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徐在军 区人民政府总值班室主任
黎长全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调研员
李武军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易振波 区教育局局长
周文隽 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
夏敬安 区财政局局长
祝 莹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
昌分局局长
孙 凯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 局长
周旗福 区建设局局长
肖 哲 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
石明辉 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
张国松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肖亚林 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陈 彤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高思诚 杨园街办事处主任
徐 洪 徐家棚街办事处主任
刘李华 积玉桥街办事处主任
郑肖凡 中华路街办事处主任
刘启斌 粮道街办事处主任
刘晓明 黄鹤楼街办事处工委书记
杨 溢 紫阳街办事处主任
柳慧垒 白沙洲街办事处主任
李爱武 首义路街办事处主任
郑丽霞 中南路街办事处主任
安继尧 水果湖街办事处主任
杨 帆 珞珈山街办事处主任
熊 云 南湖街办事处主任
陈建文 武昌公安分局副局长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区水务和湖泊局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区人民政府分管水务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和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下设若干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由指挥部办公室另行明确。
附件2 |
|
|
|
|
武昌区黑臭水体及劣五类水体治理一览表 |
|
黑臭水体 |
|
序号 |
水体
名称 |
基本情况 |
主要治理措施 |
完成时限 |
|
|
|
1 |
巡司河(武昌段) |
巡司河(武昌段)全长2.35公里,包括巡司河解放闸至长江河道长300米,解放闸至武泰闸箱涵长1600米,明渠段武泰闸至京广铁路线长450米。渠宽20-58米;现状轻度黑臭。 |
1.对两岸零星散排口集中截污巡司河两岸分别铺设一条截污管道,将北岸住户零星散排污水沿河岸截流至晒湖涵闸,通过晒湖污水泵站抽排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将南岸住户零星散排污水进行截流,通过夹套河出巡司河出口处市水投公司新建的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到白沙洲大道污水主管排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已完成 |
|
2.封堵箱涵内混错接点,2019年2月,采取措施降低箱涵内水位,安排施工人员进入箱涵查找混接渗水点,已对箱涵部分渗漏点进行了封堵。基本保证当黄家湖污水系统水位控制在正常水位时,巡司河武泰闸不发生污水溢流情况。 |
已完成 |
|
3.应急分流溢流污水为缓解溢流压力,采取抽排措施将巡司河桥下污水主管内污水,通过沿巡司河北岸市碧水集团的补水管道抽排到晒湖箱涵排口,通过市水务局设置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
已完成 |
|
4.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减少箱涵段溢流污染,2018年8月中旬开始对武泰闸溢流污水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计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天,累计处理220万吨污水; |
2020年4月 |
|
5.实施明渠段清淤,2019年4月,对巡司河(武昌段)实施干塘清淤,同步完成岸坡整治绿化恢复工作。 |
已完成 |
|
6.加大日常管理与长效维护。 |
长期 |
|
序号 |
水体
名称 |
基本情况 |
主要治理措施 |
完成时限 |
|
2 |
沙湖港(武昌段) |
沙湖港(武昌段)全长2.5公里,渠宽5-8米;现状轻度黑臭。 |
1.实施沙湖港清淤工程 |
已完工 |
|
2.实施沙湖港东岸截污工程。 |
已完工 |
|
3.加大日常管理与长效维护。 |
长期 |
|
3 |
罗家港(武昌段) |
罗家港(武昌段)全长1.8公里,渠宽20米;现状轻度黑臭。 |
1.实施罗家港截污工程(二期),对和平大道与罗家港处两处排口截污,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到罗家港。 |
已完工 |
|
2.将余家头路污水管接入德平路污水主管,并对余家头路雨污水管道进行分流。 |
已完工 |
|
3.加大日常管理与长效维护。 |
长期 |
|
4 |
董家明渠 |
董家明渠全长1.5公里,渠宽4.5-10米;现状轻度黑臭。 |
1.实施董家明渠截污及补水工程,包括生态补水、截污闸、私接摸查整改、景观拦水坝一座;目前工程已完工。 |
已完工 |
|
2.实施沙湖港、董家明渠淤泥清除工程。 |
已完工 |
|
3.实施董家明渠沿线景观提升工程。 |
2019年12月 |
|
4.加大日常管理与长效维护。 |
长期 |
|
5 |
湖北大学景观池 |
湖北大学景观池水域总面积0.012平方公里,岸线长0.46公里,属于人工景观池;现状轻度黑臭。 |
1.协调市水务局泵站处不再使用该景观池作为出水蓄水池。 |
已完成 |
|
2.开展排水口调查和整治。 |
已完成 |
|
3.种植植物,进行生态修复。 |
已完成 |
|
序号 |
水体
名称 |
基本情况 |
主要治理措施 |
完成时限 |
|
劣V类水体 |
|
1 |
外沙湖 |
外沙湖水域保护面积307.8公顷,岸线长9.8公里,汇水面积1880公顷,现状水质为劣V类。 |
1.实施沙湖汇水区社区雨污分流工作,对沙湖周边社区进行雨污分流;目前已已完成70%。 |
2019年12月 |
|
2.实施沙湖汇水区混错接改造工作,重点围绕大沙湖治理,完成沙湖汇水区246公里主次干管和430公里社区管网的雨污混接调查。 |
2020年12月 |
|
3.实施海绵体改造工作,2018年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改造范围包括沙湖北侧14个社区海绵城市改造,实施2019年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范围为沙湖周边片区,改造总面积约2.85Km2,目前该工程正在前期阶段,预计9月份立项,2020年底完工。 |
18年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19年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底完工 |
|
4.实施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预计九月完成立项工作。 |
2020年12月 |
|
5.加大日常管理与长效维护。 |
长期 |
|
附件3 |
|
|
|
|
|
|
|
武昌辖区高校雨污分流改造一览表 |
序号 |
高校名称 |
面积(km2) |
所属街道 |
临近水体 |
上级主管单位 |
主要改造措施和概算 |
2020年改造目标 |
备注 |
1 |
武汉大学 |
3.445 |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水果湖、东湖 |
教育部 |
实施校园雨污分流改造,规划总投资3.1亿 |
全部完成 |
武昌区2016年社区雨污分流已对部分家属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
2 |
湖北大学 |
0.72 |
徐家棚街 |
外沙湖 |
教育厅 |
实施校园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400万元 |
全部完成 |
武昌区2013年社区雨污分流已对湖北大学家属区进行了改造 |
3 |
武汉理工(余家头校区) |
0.533 |
杨园街 |
罗家港 |
教育部 |
实施校园雨污分流改造,余家头校区混错接改造预算还在编制 |
全部完成 |
武昌区2013年社区雨污分流已对理工大余家头校区大部分区域进行了改造 |
4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
0.0667 |
白沙洲街 |
巡司河 |
省税务总局 |
实施校园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140万元 |
全部完成 |
|
5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
0.22 |
徐家棚街 |
外沙湖 |
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
实施校园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427.5万元 |
全部完成 |
|
(此页无正文)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