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关爱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通知,经研究决定,现将《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1日
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
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鄂办发〔2023〕4号)的通知要求和省、市关于共同缔造工作的相关指示,为满足困难人员的基本关爱需求,切实解决困难人员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深化共同缔造的工作机制和理念,建立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红色引领、社会参与、共同缔造、关爱至上的工作原则,解决基本需求为要、提供精神关爱为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五社联动”机制,推动职能部门资源下沉,进一步优化整合,有序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确保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月探访率达到100%,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困难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
二、关爱对象范围
(一)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
(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
(三)60岁以上(含)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老年人;
(四)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单亲困难母亲、春蕾女童;
(五)困难残疾人、支农返汉人员、计生特扶家庭、重点优抚对象;
(六)其他困难人员。
三、探访关爱内容
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以“精神+物质”双元路径为服务框架,以“12534”工作方式(一看、二问、五查、三代、四帮)为服务脉络,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干预、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关爱需求,提供基础的生活帮扶服务,满足基本的精神慰藉,兜牢居家安全底线。
一看:看基本情况。上门查看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了解困难群众的基础信息,问询和了解具体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居住情况、生活情况和基本服务需求。
二问:敲门问安或电话问候。通过定期上门询问困难群众的近期生活状况,电话了解困难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状态,引导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形成稳定的交流关系。
五查:查吃、穿、住、行、医。入户查看困难群众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住的安不安全、行的稳不稳当、医的方不方便,有效满足困难群众的生活服务需求。
三代:代购、代买、代办。通过委托代办等方式给予困难群众生活方便之处。
四帮:帮忙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链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慈善力量、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小区物业等各种资源,倡导邻里互帮、低龄高龄老人互助的和谐关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困难群众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
四、关爱服务流程
(一)建立个人档案。以社区为牵头,逐户上门摸清困难人员的基础信息,明确困难人员类型、家庭结构、生活情况等指标;关爱联系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摸排走访,收集困难人员的自主意愿和现实需求,明确帮扶方案,建立一户一档。
(二)确立结对关系。各街道建立以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等为探访关爱的服务联盟,社区成立探访关爱服务小组。根据困难人员分类,逐人明确结对关爱帮扶主体,确定关爱联系人电话,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爱联系。
(三)丰富服务方式。聚焦困难人员急、难、愁、盼的基本需求,关爱联系人按照定期问候、每月不低于1次入户探访的服务要求,提供不限于线上线下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难、助急、助学、助就业等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主动发现困难,提供适用于困难对象的帮扶政策,为困难对象链接社会资源。
(四)建立工作台账。关爱联系人应按照《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流程图》(附件1)开展关爱服务,并填写《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附件2)。以网格为单位,每月25日之前向关爱联系人收集《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附件2),并汇总填写每月《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台账》(附件4),经社区审核、街道签字后,每月28日之前报送至各部门。各街道应每月报送1个具有典型关爱帮扶成效的案例(附件3)至相关部门,形成成功个案集,总结提炼关爱帮扶经验进行推广学习。
(五)完善长效监管。建立区级-街道-社区三级监管服务机制,对探访关爱服务质量进行监管测评。各街道、社区应成立以街道、社区书记、社区网格为成员的监督小组,每月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上门入户巡访困难人员,收集反馈意见,改进探访关爱措施。各部门应每月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电话回访困难人员,确认满意度。
五、工作职责
(一)区委组织部:定期入户探视巡访,了解困难党员的需求和困难,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二)区总工会:定期慰问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针对不同类型的建档困难职工家庭,综合救助措施实现帮扶关爱。
(三)团区委:对有需求的困难人员家庭子女,做好助学、寒暑假托管、成长关爱等工作。
(四)区妇联:做好单亲困难母亲、春蕾女童关心关爱工作,及时提供相应帮助。
(五)区残联:帮助困难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参与做好困难残疾人探访关爱。为困难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就业信息、办理求职登记、创业帮扶等政策,提高关爱服务质量。
(六)区教育局:对在籍在校(含送教上门)的已脱贫(原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残疾学生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资格认定后给予教育资助。
(七)区民政局:积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动员慈善组织提供捐赠。构建综合救助格局,推进救助信息聚合,主动救助、兜牢生活底线;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覆盖面,提供老年福利优待政策,推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八)区人资局:积极挖掘辖区可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的潜在企业,根据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意愿和就业意向,协调辖区定点培训机构,增强困难群体参加技能培训意愿,提升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
(九)区卫健局:发挥心理咨询热线优势,关爱困难人群的心理健康疏导。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势,开展老年人上门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结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社会关爱工作,及时沟通情况,了解需求,给予免费体检、医疗综合保险等各种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十)区退役军人局: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
(十一)区国资局:做好已改制特殊困难企业下岗、内养、退休、重病职工的关心关爱工作。
(十二)各街道:要落实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牵头组建探访关爱服务联盟和小组。社区应分配困难人员至关爱联系人,结对关爱联系,网格员要入户查看困难群体情况。社区应每月按困难人员类别收集、报送、更新相关台账资料,街道审核后报送至对口部门。街道应将关爱工作纳入考核社区、社工站、志愿者、下沉党员等参与主体的依据。
六、工作机制整合
(一)政策融合机制。综合运用各部门已有的政策措施,涵括生活保障、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为老服务、残疾护理服务、关爱慰问等各类帮扶资源,为困难人员链接适用的政策,确保综合帮扶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二)信息整合机制。以武昌区城市困难群众帮扶解困系统为抓手,打通部门信息数据,构建主动发现网络。将探访关爱摸排的各类困难群众线索汇聚到武昌区困难家庭信息数据库,结合多维评估结果和线下模型,全面掌握困难诉求,精准识别困难群众类型,实现多圈管理。
(三)议事协商机制。建立部门联动的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探访关爱工作推进会,汇报各类困难人员探访关爱工作情况,展现帮扶成效,对探访关爱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研判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指导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将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重点内容。
(二)强化资源整合。各主体要切实履行探访关爱职责,社区组织牵头,组建社区层面探访关爱服务小组。发动学生、老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构建互助邻里关系。动员慈善人士、慈善组织奉献爱心,利用各种慈善服务项目,丰富探访关爱内容。推动党员资源力量下沉一线,配合社区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形成关爱帮扶红色联盟。利用养老、医疗、心理咨询、社工等专业力量开展上门服务项目,以物业、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为载体发动更多居民参与探访关爱行动,形成友爱和谐的精神文化认同感。
(三)强化宣传力度。各街道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主动走进困难人员的家里,宣传困难人员探访关爱的相关政策,提高各项帮扶政策知晓率。发动居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行动,及时总结推广各街道和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探访关爱帮扶的成功典型。丰富困难人员的精神生活,关注困难人员的心理健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困难人员的良好舆论环境。
附件:1.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流程图
2.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
3.武昌区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个案情况表
4.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