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政府出台多项财政、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直接和间接地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我区抓住机遇,加大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总量再创新高,充分发挥了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2010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010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35%。其中城镇投固定资产投资145.21亿元,同比增长16.56%;房地产开发投资166.31亿元,同比增长38.54%。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增长稳定。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5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35%,我区投资总量居全市第二位,为加快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77.74亿元,同比增长39.05%;安装工程19.40亿元,同比负增长6.62%;设备购置40.19亿元,同比增长31.51%;其他费用17.87亿元,同比增长3.15%。1-3月投资增幅123.7%,1-6月投资增幅61.43%,1-9月投资增幅31%,1-12月投资增幅27.35%,虽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但趋势上出现逐月下降的情况。
2、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全面增长。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产业划分看,呈现出第二产业投资平稳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全面快速增长的格局。2010年我区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66亿元,同比增长18.07%。其中:制造业投资23.78亿元亿元,同比增长7.6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1亿元,同比负增长2.11%;建筑业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110.25%。由于国家调控政策大力向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医疗、教育、环保等社会发展领域倾斜,我区第三产业投资明显提速。2010年全区三产业完成投资124.54亿元,同比增长26.3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157.6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增幅91.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54.14%,远高于同期城镇投资增速,这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经济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意图。
3、社会投资有所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大。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2010年,我区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投资60.96亿元,同比增长10.35%。非国有经济投资加快表明企业投资信心在恢复。非国有经济投资者投资信心恢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投资上。上半年我区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销售火爆、价格飙升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加快发展,下半年受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销售有所回落。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月增长194.01%、1-6月增长74.62%、1-9月增长27%、1-12月增长35.54%。
4、重大项目对投资拉动大。
2010年,随着“武昌古城及首义文化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东沙连通、武汉大道、二七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的紧张施工中,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55个,同比增加11.84%,其中,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有51个,占施工项目个数的五分之一,计划总投资181.83亿元。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61.8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0.69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比重达51.99%。
5、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好,投资资金以自筹资金为主。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2010年,全区城镇投资到位资金168.1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7.95亿元,同比增长188.1%;国内贷款6.37亿元,同比负增长44.7%;自筹资金143.38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他资金0.29亿元,同比负增长34.1%。企业在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投资资金以自筹为主,银行贷款有所下降。
二、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2010年以来,全区投资运行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投资计划目标超额完成,但投资快速增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应对,促进投资理性增长,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一年,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总的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1、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获得国家支持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二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注重“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视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推进跨越式发展。三是围绕为以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开展,省、市安排规划了一批重点工程在我区建设,大力加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影响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投资口径调整带来的影响,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的变化,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项目、500万元以上打捆项目不再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这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所影响。二是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管理办法的实施,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的建立,所有项目必须做到先审核再入库,新项目备案资料详尽,工作难度加大。这些问题未引起各部门和项目业主的重视,未及时上报新开工项目所需资料,使得项目实际施工而无法纳入统计,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三、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建议
为确保“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建党90周年献礼,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发展,各部门要把握好“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起或大落”,努力发挥好固定资产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重大项目核准进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以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要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发改委、统计局、经信局、建设局、教育局、及各街道要相互沟通、信息共享,每季度召开固定资产投资进度通报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避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出现“大起或大落”现象。
(三)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研究分析国家新的财政、货币政策,完善项目协调争取机制,瞄准国家倡导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力争省、市安排更多政府性资金支持武昌项目建设,尤其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整合统筹各类资金,集中力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四)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各部门单位领导、项目单位领导都要高度重视投资统计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理顺投资统计关系,保证投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按照市统计局《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各部门和项目业主要引起高度重视。发改委、经信局每月下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及发放中标通知书、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等部门的项目资料及时提供给统计部门。同时发改委、经信局应督促项目业主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新开工项目入库资料,确保新开工项目按要求及时入库,防止投资项目漏统,做到应统尽统。
表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计量单位:万元 |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总计 |
1715831 |
2446169 |
3115165 |
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
763020 |
1245710 |
1452045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952811 |
1200459 |
1663120 |
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 |
|
|
|
1、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