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充分挖掘、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武昌古城、蛇山周边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址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打造蛇山人文圈,充分发掘利用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物价值,结合旧城改造工作,把武昌古城建设为历史之城、文化之城的红色标杆的建议
一是组建古城专家团队,储备智力传承武昌古城故事。2020年8月召开“借智引智,共谋古城发展”专家座谈会,组成了一支来自包括卢纲、叶先培、万学工等武昌城史、文旅、文创和辛亥首义等领域专家队伍。二是修旧如旧,焕发老建筑新生。在武昌古城改造过程中,组织专家、设计师、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对昙华林瑞典教区旧址、徐源泉公馆等9栋优秀历史建筑在内的50余栋老建筑逐步进行保护修缮,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建筑风貌,延续城市文脉。三是武昌古城保护建设以规划为引领,形成了以得胜桥千年老街、黄鹤楼、首义文化区为纵轴,以东西城壕、蛇山、张之洞路为横轴的“一纵三横”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布局实施旧城更新开发、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景观整治、公共服务、道路及市政设施等6大类42项特色工程。
二、关于依托蛇山南麓的现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诸多抗战遗址和众多历史古迹资产的建议
一是开发红色资源。武汉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博物馆,结合自身红色文化资源,联合省、市专业文艺院团和艺术公司,采用与观众互动的沉浸式表演方式,打造了红色博物馆情景剧《历史的回望》,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二是传承红色经典。策划推出了6条经典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其中“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伟人足迹”4条线路串联了毛泽东旧居、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武昌古城的革命教育景点,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旅游资源,彰显了“英雄之城”的独特魅力。
三、关于城市的原住民对家园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应充分调动武汉市社会各界和民间人士的力量,收集各类史料、文物,挖掘古迹、遗址的文化内涵。招募志愿者,参与到蛇山人文圈的建设开发、宣传保护工作中来。充分利用5G时代的网络优势,开发相应产品创意,进行线上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是打造“武昌古城TED” 文化IP。从2020年开始,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热心市民或在校师生参与,如蛇山大首义公园创始人卢立群之孙卢纲先生,加强传播武昌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化打造武昌古城文化形象。二是搭建武昌古城新媒体矩阵。今年5月武昌古城公众号、武昌古城8个短视频平台上线,粉丝总量已达10980,曝光量达48.6万次。三是筹备推出“古城有礼”系列文创产品。拟结合武昌古城内红色景点、名家版画、新中式摆件、国潮日用品等,与传统老字号扬子江、潮流文化公司等合作推出武昌古城系列文创产品。
四、关于各级政府应创新思路,加大魄力,结合旧城改造,做好财政预算和资金划拨,将目前占据文物遗址的单位、住户,耐心进行坚决的、同时妥善的、置换工作。同时要安排好对遗址的持续性修缮、养护和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是创新城区改造模式。武昌古城区域内拥有117处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分期分类推进,采取“政府主导、整体更新”“政府指导、市场开发”和“政府引导、居民自发实施社区微更新”等多种方式推进武昌古城片区的保留修缮、保护利用、环境整治和更新重塑,以项目为抓手,以点带线,连线成片。2008年至2012年,借力辛亥百年庆典,建成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广场、楚望台遗址公园等首义文化区重点工程。2013年开始,蛇山以北片区成为武昌古城改造焦点,农讲所、斗级营和昙华林瑞典教区片房屋征收已完成;蛇山北坡、得胜桥千年古轴等征收项目全面启动征收。
二是持续保护修缮历史遗址。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工程。依托红色资源建设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并对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展览进行提档升级。
五、关于联合教育部门,有计划的对武汉市所有义务教育期内学生,安排轮流赴各个主题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一定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牢记城市的发展史,了解城市的文化,感知城市的沧桑,熏陶他们对城市、对家国的感情,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他们作为武汉市民的历史荣誉感的建议
一是利用武汉本地红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打卡”包括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在内的武汉三镇红色场馆,遍寻红色印记,学习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实施红色基因工程,推出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在武汉”项目,以“红色图谱”校园研学、“红色地标”校外研学、“红色记忆”云端研学、“红色传承”亲子研学为载体,引导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二是建设并充分利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武汉中学,建设了“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存放着不少宝贵的革命文物,记载着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先辈创业的艰辛;在实验中学,建设了实验中学校史馆,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将惟楚有才的故事娓娓道来;在文华中学,建设了文华中学校史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记载了文华中学这所有着140年历史的老校经历的风风雨雨,勾画出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在十四中学,复原修缮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旧址,还原了郭沫若同志在此组织抗战的血雨腥风。在实验小学,利用中央军事政治学院旧址修建了中央政治军事学院陈列馆,展示了大革命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