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9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人民政府
文  号: 2024(058)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4-21666
公开日期: 2024年09月19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96号建议的答复

一、中华路城市阳台基本情况

中华路城市阳台工程实施范围为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至中华路码头临江带,全长380米,由中华路码头1号码头、2号码头、3号码头和红巷旅游码头组成,由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武汉碧水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工程于20186月启动规划设计,20197月建设完工,是华中地区首个实施并建成的城市阳台示范工程,工程建成后目前由武汉文旅集团负责管理。中华路城市阳台在面向长江方向设计了渡江主题长廊,通过历代文人诗词作品反映武汉历史和长江文明,同时,对武汉历年举办的渡江活动进行梳理,在阳台面向临江大道一侧通过不同主题的人文景观长廊,以壁画等形式,展示武昌古城和武汉博大精深的桥文化,重塑武汉历史风貌。中华路城市阳台建成开放后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开放空间,视野开阔,风景优美,能近距离打卡武汉长江大桥,也能到中华路码头乘坐轮渡来一段两江四岸之旅。20227月,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在武汉开幕,中华路城市阳台被设置为电影频道融媒体全景直播间。20243月,“与辉同行”团队来武汉直播,董宇辉从中华路码头登上渡江游船,26.8万网友共同欣赏长江美景。中华路城市阳台已经成为武汉热门网红打卡地及城市新地标。

二、中华路城市阳台文化功能提升工作

关于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武汉文旅集团已制定提升工作方案,涉及相关项目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是打造长江第一桥文博馆。将原武汉桥文化长廊旧址进行升级改造、规划设计,打造成长江第一桥文博馆。长江第一桥文博馆内设置桥梁文化展览馆提供桥梁相关主题展览,包括模型展示、历史文物、设计概念、造桥工艺等;设置桥梁艺术品交流区,提供艺术家和爱好者展示和交流的空间;设置桥梁手工制作区,提供手工制作爱好者展示和交流的区域;设置桥梁品牌推广区,提供相关品牌交流区域,为合作设计师、艺术家、桥梁工程公司等展示产品和服务。

二是打造长江第一渡文博馆。将原武昌文化长廊旧址进行升级改造,重新规划设计,将场馆分为多媒体讲解馆、文化艺术区和互动体验区,采取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手段,结合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物、视频等揭示长江第一渡的历史故事和演变过程。根据历史文化特点,设置一系列景点和展示区域,包括渡口模拟重建、知识讲解馆、文化艺术区、互动体验区、第一渡主题文化联名茶饮、咖啡空间等。

三是文化长廊外墙玻璃提升。针对长廊功能单一,文化呈现缺乏变化,审美疲劳等已经产生的问题,对文化长廊外墙玻璃进行提升。利用文博馆外墙玻璃设置LED贴膜或其他光电技术显示屏,结合夜间照明设计,利用现代照明设备和光电效果,展示各种特效、美景和互动内容,吸引游客停留并进行拍照打卡。通过VR技术,打造一个虚拟的武昌古城和对岸的新汉口的景色呈现,突出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独特的观赏体验。

上述文博馆建设资金来源计划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自筹以及广告资源开发等方式解决。2024221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中华路城市阳台功能提升工作,武汉文旅集团汇报了相关提升方案。会议认为武汉文旅集团提交的提升方案不涉及河道堤防工程设施的新改扩建,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增建构筑物,不影响堤防工程管理和运行,基本同意其提升方案。市文旅局将该方案纳入全市打造“两山一桥”世界级旅游景观总体规划。目前,我区正与武汉文旅集团对接该方案,征求区直相关部门意见。

三、中华路城市阳台旅游功能提升工作

一是打造中华路游轮母港项目。中华路游轮母港项目与中华路城市阳台融为一体,是武汉两江四岸通勤、观光、餐饮等现代文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地标,建设6个客运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75万人次,按国际化游轮母港标准建设,最高可容纳5000吨量级游轮停泊。2023年,武昌区与武汉文旅集团旗下的武汉利济轮渡集团签约了该项目,并一直对该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多次为项目召开专题会议,协商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2024426日,中华路游轮母港的主体之一红巷旅游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将作为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主力码头,与武昌岸其他码头区域联动、互补,实现武昌岸运力和游客接待数量最大化,这不仅是武汉全域旅游的全新篇章,更是长江文旅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中华路码头将成为两江四岸游览船的主要停泊点,码头边的两座大型现代化趸船也将增设旅游配套服务。

二是增设武昌古城旅游巴士专线。中华路城市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它位于武昌古城西北角,这里曾有武昌老城门汉阳门,在它的2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革命博物馆、黄鹤楼、户部巷、粮道街、昙华林等“武昌十景”精华点位,因此中华路城市阳台与武昌古城联系紧密,是武昌古城引导客流的江城文化承载区。为了增强中华路城市阳台与武昌古城的联动性,我区正在策划增设武昌古城旅游巴士专线,将武昌古城各大景点“串珠成链”。武昌古城旅游巴士专线分为两期建设,一期的运营线路将在中华路城市阳台处设置古城旅游驿站,乘客可在此处上下车,增强中华路码头客流集散效率。巴士项目将加入导游讲解服务,让武昌古城的风景和文化“灵动”起来,打造武昌古城研学、红培旅游专线,推出适合年轻人的City Bus线路,以数字文创产品形式推出纪念数字车票,还会与武昌老字号、非遗项目合作,让游客将“武昌礼物”带回家。通过武昌古城旅游巴士专线,打通武昌古城内部交通道路微循环,实现古城各片区空间互通、产业互动、功能互补,提高武昌古城旅游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全力支持武汉文旅集团的工作,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时,通过引荐文旅企业、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打造夜游品牌、设计水陆相连的旅游线路、支持举行大型文旅体活动及赛事、加强新媒介宣传等方式,持续做好中华路城市阳台文化旅游价值提升相关配合服务工作,将中华路城市阳台打造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扩大中华路城市阳台的品牌影响力。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