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汉市武昌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文  号: 武昌建函字[2024]21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4-22056
公开日期: 2024年09月29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节能已成为建筑业的新风向。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区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好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低碳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建设项目在全寿命期内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运行成本,还可以对全区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重要贡献,为全社会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您从建筑设计、施工、拆除等多个环节提出的建议,对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低碳减排,实现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很有启发和帮助。我局作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均较好的完成绿色建筑相关目标任务,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至今,我区累计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由2017年的87%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100%。

2017年至今,累计新增竣工绿色建筑面积585.5万平方米,竣工绿色建筑在新建竣工建筑中的占比也由2017年度的48%,大幅提高到2023年的99%。

2017年至今,武昌区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3项,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6项,超低能耗(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3项。目前已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预评价项目4项。

近三年,区建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均超额完成了市级下发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目标,形成了由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的绿色建筑全覆盖发展态势。

二、主要举措

(一)严格标准,闭环管理。我局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和贯彻相关法律文件,从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环节形成闭合管理。辖区所有新建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均要求按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政策进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并提供符合要求的《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信息表》。在施工阶段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实施监管,对涉及建筑节能的设计变更一律按照重大变更进行管理,并要求办理审查备案手续。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样板先行,按图施工

(二)注重监管,狠抓落实。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墙外保温工程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21]4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应用管理的通知》相关规定,对我局在管项目所有建筑节能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送检,检验种类和批次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建筑节能验收阶段,凡未经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合格的,或者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不符合审查图纸和建筑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三)示范引领,建立标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局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宣传和推广工作,支持辖区新建项目积极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及住宅小区开展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定,扶持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通过打造标杆示范绿色建筑,有效带动我区建筑企业参与绿色建筑工作的积极性。

(四)培训学习,扩大宣传。一是通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节能宣传周”“科普日”等活动设立宣传咨询台,在主要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系列报道,宣传建筑节能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紧迫性,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制作宣传画板,讲解建筑节能知识和散发建筑节能宣传资料,向人民群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和绿色建筑理念二是通过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和检测等单位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及时传达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发布的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知识。三是利用建筑施工现场定点宣传,在建筑工地悬挂宣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宣传标语,营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技术岗位产业工人水平、施工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设计人员标准化设计和深化设计能力不够高。二是离高质量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工程、公益性公共建筑、大型公建示范带头效应不强,新建民用建筑未能积极按照高星级绿建进行建造。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做好统筹规划。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有序开展绿色建筑相关工作。与发改、规划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持续扩大宣传,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运行管理高效低碳,营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

二是坚持绿色设计先行。强化绿色设计引领,体现共享、平衡、集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及成本优化,实施整合性绿色设计,提高绿色设计方案的可建造性,建造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优质项目。

三是提高绿色建造水平。深化工程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技术、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应用,不断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绿色化、智慧化水平。鼓励辖区建筑企业学习借鉴试点示范工程成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