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昌区文化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产业政策,培育市场主体、壮大新型业态、做实重点项目、举办品牌活动,全方位构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全年全区“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比2020年增长35.4%。一是高频调度,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武昌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文化产业工作部署会,发布年度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专项政策,深化完善“宣传统筹、部门联动、街道落实”的机制。精准梳理招商资源,形成空间、智库等资源清单。区统计局发布四期统计专报,定期通报全区文化产业总体运行情况。二是主动担当,成功举办系列特色活动。成功举办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开幕式暨百花奖论坛,组织4家酒店接待嘉宾代表576人,成龙、姚晨等50余位明星嘉宾打卡武昌地标建筑,武昌区获评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先进集体。区文旅局、区商务局举办文旅资源推介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总金额达65亿元,对武昌优质文旅资源进行全媒体深度推介,提升招商质效。三是多方聚力,推动文化项目建设。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多渠道收集2022年全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形成21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择优选取6个项目纳入全市重点文化项目库,1个纳入文化强市重点项目库。召开多次专题协调会,对得胜桥千年古轴、武昌城史馆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等进行研判调度,细化处理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调度。文化项目数量、储备资源等文化产业各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四是创新突破,抢抓新兴产业赛道。以建设武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契机,加大数字文化创意领域企业的招引和培育,推动数字文化企业协同与集聚发展。走访调研重点园区、重点街区、重点企业情况,全年20家文化企业进入“四上”企业库,徐家棚街道、水果湖街道、中南路街道超额完成任务。为辖区文化企业申请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35.8万元,协调解决问题20余项,市场主体引育成效凸显。
二、委员建议回复
1、关于构建数字化的现代文化产业链的回复
为推进武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区从2022年开始着手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启动打造武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期项目拟选定地铁复兴城(暂命名武汉文创大厦)。以园区建设来加速推动我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把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产业“新热点”、城市“新集群”、经济“新活力”,将武汉文创大厦建设成为武昌数字文化创意新名片、全市文化经济产业新标杆,力争1年内企业入驻率达80%,3年内企业入驻率达100%,入驻企业3年内纳入我区“四上”企业统计库,逐步成长为“瞪羚”“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
2、关于满足大众对现代文化产品供需平衡的回复
多年来我局始终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对文化高品质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实施文化消费升级计划,围绕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特点的变化,探索公共文化供给精准配送。一是拓展文旅体多元融合维度,实施“文化+”“旅游+”“体育+”融合战略,深入挖掘武昌古城史迹遗存和各类创意文化产业园等资源,连接剧场、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名人故居、特色建筑等重要地标,挖掘武昌区发展历史文脉,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与科技、教育、设计、商业、生态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继续深化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办法,完善社会化参与机制,通过委托式、招标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基本形成公共文化供给多元化格局。
3、关于加大对文化领域企业和人才培养的回复
一直以来我局与武汉各主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进行深入沟通与合作,优化专业设置,扶持壮大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优势学科,推动院校和文化、旅游、体育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和骨干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人才实训基地,搭建文化工作者终身学习平台。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等开展宣传文化人才、旅游管理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培训,举办宣传干部、编辑记者、文化经营、旅游管理与体育管理人才等培训班。建立文旅体人才引进与发展基金,深入开展“武昌英才”评选工程,在文旅体领域重点培育引进文化名家、体育健将、青年拔尖文艺工作者和高端旅游服务人才。
4、关于完善文化产业制度建设和金融保障的回复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修订出台武昌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针对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扶持创意设计、动漫、电子竞技和直播等产业发展、重点特色园区建设等产业政策。大力争取省、市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及配套政策。成立武昌区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培育优质文化企业。二是依托武汉市中部金融中心建设,繁荣区内文旅资本市场,加快完善文旅体投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文旅体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吸引文旅体类风险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机构落户武昌区,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快文化、旅游、体育领域融资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微文化、旅游、体育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