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规划设计,“老地名标识”“老街区故事”“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的宣传牌并布置上墙,形成武昌文化地标。文化地标的标识立牌和宣传推广,武汉市和武昌区均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对不可移动文物树立保护标志牌,已经完成。武昌区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59处不可移动文物,均建立记录档案,已完成文物保护标志牌树立。59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有施洋烈士墓、洪山宝塔等;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有八卦井、梳妆台遗址等。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立标机关、立标日期等内容。标志牌之外,还设有介绍牌,让参观者了解文物的历史或相关故事。
第二,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又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树立保护标志牌,正在实施。武昌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8处,包括陈定一纪念碑、三烈士雕像、仁济医院旧址、翟雅各健身所旧址等,区文旅局正在设计制作标志牌,计划8月1日前完成树立。树立保护标志牌,如同文化地标有了自己的名片,公众可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信息,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传承发展武昌古城文化。
第三,全区30处优秀历史建筑标识,已经完成。为加强历史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武昌区重点打造了昙华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我们深化昙华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导览系统,制作昙华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手绘地图,详细介绍建筑图文资料,在昙华林东入口和胭脂路路口树立2块导览图,并为16处建筑树立标志牌、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展现武昌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关于建议组织辖区居民学习这些老故事,并开展“武昌历史知识竞赛”“武昌故事宣讲会”等活动,我们拟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组织好读书活动。结合与市文旅局、区宣传部门共同举办的武昌区全民阅读、武昌区社区亲子读书节等读书活动中,推荐阅读《武昌历史文化丛书》等关于武昌历史文化的众多书目,表彰优秀的读书单位和组织。
第二,加强网站宣传展示。利用“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网”http://119.97.201.28:7500/index.aspx,介绍武汉市在册优秀历史建筑其中武昌区记录 27 条,有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现名称中南神哲学院)、钱基博故居(现名称朴园)、华中大学榆园(现名称榆园)等优秀历史建筑。继续建设好“一部手机游武昌”微信公众号,发布文字和视频类文化信息,实现“一部手机,一份吃喝玩乐全攻略,带您读懂武昌古城”。
第三,利用多种阵地宣传。老地名、老故事上墙,部分武昌老社区文化长廊和宣传栏已完成,如戈甲营社区文化长廊的《戈甲营简介》,忠孝门社区文化长廊、宣传栏的《忠孝故事》,千家街社区(张之洞路口)文化长廊的《张之洞事迹》等。当然,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用好特色文化资源,还可以深度挖掘,我们也将结合工作加强宣传引导。
三、关于建议第三条:编撰《武昌老故事》《武昌老街》《武昌老地名》等小册子,作为地方乡土教材,向居民、学生及游客派发。这是很好的建议,我们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好既有资源。充分利用大成武昌、武昌文体旅游等公众号,加强第十二届中国旅游电视周荣获旅游形象宣传片类好作品奖的《五色武昌》《大美武昌》等宣传片的推广。二是制作《首义武昌手绘地图》《漫游武昌手绘地图》等旅游宣传品,介绍武昌古城景点及背景资料,配送到旅游景点和酒店,向游客发放或取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