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文  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1-55095
公开日期: 2021年08月27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答复

一、强化金融支持,助力复工复产。一是健全机制强化统筹。为落实省市应对疫情纾困政策,推动辖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制定出台《武昌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案》,明确由常务副区长陈鹏同志牵头挂帅,成立由区政府办统筹协调,区金融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及各街道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强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融资申报。截至2021年3月,我区通过汉融通注册的中小微企业4971户,其中已入驻4521户(指已对汉融通平台进行授权,具备提交融资需求资格);银行放款笔数1958笔,放款总金额853823万元,位列全市第三(次于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积极回应企业融资需求。二是深化金融网格化服务。为打通支持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区金融局持续性开展以街道为中心,领导包保、干部下沉,协调各类金融机构组成服务专班,主动对接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报纾困专项资金政策,组建由区金融局23名工作人员和55家金融机构166名从业人员共同组成的金融网格化服务队伍,融合企业服务和金融风险化解处置双重工作职能,按街道包干、下沉,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开展金融网格化服务。三是组织融资对接活动。积极开展保险业政情通报会、“武昌金融云讲堂”系列活动、武昌区金融服务行文化类企业专场等融资对接活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编制重点金融机构金融支持产品手册二期,并推介给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四是大力推出信用贷。武昌区积极推进“银税互动”,运用税收数据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解决了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税务局推送纳税信用等级为C级以上及有贷款需求企业名单给银行,并主动通知企业登录湖北电子税务局系统申请“税银贷”,联合中国信保湖北分公司推出“税保协作”措施,为小微出口企业保驾护航。通过着力提升“银税互动”质效,强化税务局与金融局的互联互通和网络融合,不断扩大中小微企业授信面和授信额度,用纳税信用的‘金字招牌’为更多企业带来急需的“真金白银”。截至目前,区税务局共联合银行通过"银税互动"平台为6722户企业提供了授信服务,482户企业获得累计贷款金额20400万元。五是加强金融政策研究。借助迎接国家发改委法规司营商环境调研小组巡察契机,围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区金融局向上级部门提供如下对策建议:建议政策性贷款投放向城市商业银行倾斜。城市商业银行只有以低成本获得纾困资金支持,才能将政策性贷款输血给中小微企业,真正让中小微企业享受纾困政策的红利;建议尽快搭建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打通银行、企业之间信用信息壁垒,多元化评估贷款主体资质;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规范化指标体系。针对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务制度、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帮扶、培育、纠正等手段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达到市场融资准入条件。

二、落实税收减免,共享改革红利。一是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区税务局以减税为出发点,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召开助力复工复产税企座谈会,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举办“百名干部联系百户企业助力复工复产”、“三问一承诺”、“送春风 问需求 促满意”大走访活动,问需于企,在辖区内实行挂牌承诺:“遇到涉税问题就找我、涉税服务不满意就找我、有好建议也找我”,畅通税企之间沟通渠道,让纳税人感到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微信群、钉钉、QQ税企工作群、电话等多种方式推送税收政策,创新“云端”课堂、微信小程序测试、微信课堂讲义、钉钉会议等宣传形式,实现疫情形势下政策宣传有力度有效果。二是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严格执行省、市税费减免的相关要求,对享受增值税、所得税等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及时办理减免手续,主动上门对接企业财务人员,协助企业尽快办理相关减免手续,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税务部门及时为困难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对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申报数据的纳税人,一次性告知办理所需资料和流程。武昌区坚决依法依规征税收费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三、加快奖补兑现,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梳理宣传奖补政策。2020年,为助力辖区企业渡过难关,武昌区对国家、省、市三级116个政策文件进行了学习和梳理,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出台“1+8+N”产业政策,及时发布《武昌区落实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服务指南》,其中仅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奖补政策有《疫情防控企业实行电费补贴政策》、《拓宽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的补贴政策》等7项,该指南将政策内容要点、支持对象、申报材料、申办流程、办理单位等以表格化形式列出,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创新武昌”公众号、宣讲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面,提升政策的指导性。针对生产企业用电补贴的问题,2021年1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武昌区总部型规上工业企业电费补贴的通知》,明确对年用电量超过30万度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给予0.1元/度的电费补贴,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保障,激发企业活力。二是持续优化兑现流程。自2019年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武昌区一级产业政策兑现由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和执行,按照企业对应可享受的具体政策事项,分别采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实施兑现,其中80%的事项可以通过简易程序办理。2020年相关职能部门围绕“1+8+N”新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企业服务规范,对原有的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兑现流程进行再简化再提速,将兑现时间从“以月计”降至“以日计”,取得了政策兑现规模大、覆盖广、速度快的效果。2019年成立后共计为110家企业累计兑现奖补资金6902万元。2020年度共为733家企业累计兑现18项惠企资金15311万元,其中针对疫情防控企业电费补贴七批次,涉及资金 840万元,惠及中小微企业395家,为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疫后经济重振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积极推荐我区企业、园区、项目和领军人才等参与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评选申报。对新认定为全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和重点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总奖励金额合计330万元。完成2019年度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奖励资金申领工作,共有63家企业获得“入库奖”,7家企业获得“经营奖”。做好市级总部企业组织申报及奖励兑现工作,省文旅投、星巴克等5家企业成功入围2020年度武汉市总部企业,铁四院获得2020年度市级总部企业贡献奖励700万元。

四、打好组合拳,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开展金牌“店小二”培训。围绕政策、营商环境等课题开展“服务万企 春雨行动”金牌“店小二”培训22场,对30余个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13条街道分管领导和区域办负责人、142个社区书记和网格员共计30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各部门、街道、社区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中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金牌“店小二”服务团队,提高服务效率。二是优化企业服务。加强政府统筹和部门联动,部署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深化“企业直通车”服务,利用“企呼我应”平台,实现企业需求快速响应和涉企问题快速调处,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体验感。统筹做好武昌区创新发展和人才服务基地线下平台,打造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共育共有共用、服务资源共享互补、服务基地共创共建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21年一季度服务基地对外提供免费服务23场次,惠及126家企业千余人次。同时,武昌区于2021年2月率先上线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智能系统,该平台以便企、利企、惠企为主线,企业通过该平台可以完成场地申请、政策申报、诉求上报等业务,减少企业来回跑路,降低企业成本。另外,做强企业和人才的桥梁功能,2021年来开展了系列“才聚武昌 共创未来”高端人才邀约面洽会5场,猎聘会共吸引了63家企业近400人才参加,145人达成签约意向,搭建起双向渠道,助力企业和人才双向需求的达成。三是落实社保优惠政策。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武昌区积极落实《关于印发武汉市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免征等经办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武人社发〔2020〕9号)精神,贯彻执行社保优惠政策,着力减轻企业用人成本。2020年2月至12月辖区参保单位四项合计减免金额33.53亿元,其中享受免征养老保险费政策的参保单位共计17412家,共计免征金额279412.95万元;享受免征失业保险费政策的参保单位共计17135家,共计免征金额12746.83万元;享受免征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参保单位共计17178家,共计免征金额5320.69万元;享受减半征收医疗保险费政策的参保单位共计15771家,共计免征金额37793万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是一项临时性支持政策,2020年12月已经到期。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2号)精神,从2021年1月1日起,不再实施阶段性减免和缓缴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政策,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按相关规定正常征收,并要求各地不得自行出台降低缴费比例或缴费基数、减免社会保险费等减少基金收入的政策,要继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等相关政策。同时,考虑到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压力可能较大,规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在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再延长1年至2022年4月30日。降低后的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7%,个人缴费比例0.3%;工伤保险缴费为0.1%-0.95%,也给企业减轻了一定的压力。通过减免社保费、延长优惠期等多种手段,切实为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发展减轻了用人成本。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