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工作专班小组
我区在办理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全面推进社会适老化建设,加快发展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议案》和区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点提案契机下,以推进社会适老化建设为主线,持续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成立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区房管、区残联、区建设局等15个部门和14个街道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养老设施空间规划布局、小区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老年宜居服务水平四大提升工程,打造建设改造提升相协调、社区小区家庭相融合的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
二、供需协同推动银发经济
现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才能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一是招商引资共发展。与华润、保利健投、上海人寿堂、新华集团、法国高利泽等知名康养集团密切接洽,引入省康养、湖北知音、大家保险、复星集团等优秀养老项目,合力探索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产业链。二是日常服务保兜底。为武汉市6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中高龄或失能的、个人收入低于上年度人均退休金3560元(每年根据市人社局数据更新)中重度失能的、重点优抚的老人提供“三助一护”服务。三是特色服务显亮点。在中央项目《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基础上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有需求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产品、适老化改造和配套医养服务,现建设家床已累计1070张;2023年拓展了特色服务项目“澡回幸福、浴你安康”,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现提供服务209人次。
三、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
从2021年开始,持续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按照每户3000-4000元的标准,根据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包括智能马桶、智能门锁、防滑处理、高差处理、自动感应灯等8个基础项22个可选项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累积改造1790户,今年持续完成105户。开展“情暖夕阳 共同守护”项目,为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智能化改造500户。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残疾老年人居家服务、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在公共活动场地、公厕加装电梯、防滑坡道、扶手、板凳等,预计全区加装电梯120部;开展既有小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目前已签约改造300余户;对65岁以上的困难残疾人施行“一户一策”,为肢体、智力一级低保或低收入残疾人及盲人购买家政服务,为203名60岁以上残疾老年人提供综合家居照顾等。
四、优化养老助餐模式
为解决居家老年人用餐难、老年助餐服务面不够广的问题,我区摸索出以下四种新模式:1、“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幸福食堂”模式。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现有场地资源,改建成社区幸福食堂,由养老服务企业运营开展助餐服务。社区提供免费场地,享受民用水电气价,享有养老设施运营补贴。现武昌区共有37家社区幸福食堂。2、中心辐射“1+N”老年助餐点模式。由大型的社区幸福食堂作为“1”个配餐主体,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或站点作为“N”个助餐点,由社区幸福食堂往助餐点配餐送餐,老年人到就近的助餐点订餐取餐。3、“社会餐饮+社区幸福食堂”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社会餐饮企业现有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对外提供多样化的老年助餐服务。4、“单位后勤+社区幸福食堂”模式。由单位后勤食堂改造成为社区幸福食堂,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打包和集中用餐服务。
对60岁以上(含)老年人到店就餐给予早餐1元、中晚餐各2元的减免,对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到店就餐给予早餐2元、中晚餐各4元的减免。今年截止到4月底,享受助餐服务33万余人次。
五、老旧小区探索免费安装电梯
2018年,市政府制发了《关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意见》,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资金由居民自筹。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探索代建租赁等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广省住建厅电梯集采结果应用,鼓励连片加装电梯院落,通过批量采购电梯设备,降低居民分摊费用成本。同时,引导房屋原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赞助、补助电梯加装,多元化解决居民加装电梯资金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整合。
关于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对低楼层住户给予奖励的建议,我区个别小区居民楼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了低层住户反对的问题,为缓和矛盾,取得谅解,高层住户自发筹资、筹物给予低层住户一定补偿,保障了电梯加装中居民矛盾得到化解。目前我市电梯加装政策,没有对低层住户进行奖励的相关规定。居民自发筹资、筹物解决加装电梯遇到问题,有利于推动共同缔造、群众共管、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