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空间布局
2025年3月,市政府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将数智科学、数智产业、数智治理作为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光谷、车谷和滨江“三廊”融通发展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市科创局正在开展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建设与规划研究,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科学布局,依托“两江四岸”核心区域,结合各区特色,差异化确定功能定位,联动空间内数字产业集群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格局,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廊道。我区作为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一方面积极配合市科创局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重点企业、重点楼宇,系统梳理了滨江数创走廊基础数据、空间资源、要素支持等资料,另一方面联动武昌临江片区,积极开展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新增产业空间摸排工作,2025年拟上市楼宇空间约58万方,聚焦智慧交通、智慧高铁、软件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重点打造国铁城投中心、保利滨江中心等特色产业楼宇。我区将以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规划编制为契机,全力争取市级支持与保障,进一步厘清产业发展思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打造产业集群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工作,要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数据局积极加大招引宣传,编撰印发《2024年武汉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街区、楼宇)概览》,阐述基础设施供给、智慧化建设、政策扶持、产业配套服务等,为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产业集聚做好宣传。武昌区聚焦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发力突破,精准开展链式招商,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依托阿里同学会平台,联动阿里同学资源,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与阿里生态链企业在武昌集聚发展;依托铁四院、长江沿岸铁路集团等行业龙头,瞄准高铁科技产业上下游知名企业招大引强,聚力打造高铁科技全产业链生态圈。今年以来,对接阿里系、浪潮系等20余个优质企业及项目,其中:浪潮云、保伦电子、阿里全球速卖通等优质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已入驻数创大厦并正式运营,开特股份、三合云海、觉道智创、凌川科技等已在武昌区注册落地,阿里巴巴旗下客如云、高德云科等企业已签订协议入驻武汉阿里中心。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构建武昌区数商企业库,80余家企业完成入库登记;推荐首义双碳的超大型城市碳中和服务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项目试点;成功推荐中交信科武汉分公司、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中卫慧通、食安康等企业入选湖北省高质量数据集;积极探索数据产权登记与流通利用,指导辖区企业翊城科技已获得湖北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的数商认证证书;在全省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完成武昌区重点区域三维地图数据资源登记,获得武汉市首张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确认单。
三、强化政策支持
近年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陆续出台《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形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政策引导体系。我区研究草拟了武昌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应用场景开放、企业梯度培育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同时配套建成华为(武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算中心等平台,发放数千万元服务券、算力券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人才政策方面,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若干措施》,通过人才和资金双重驱动加速产业集聚。武昌区参照先进城市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出台“武昌人才十条”及配套实施办法,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针对空天信息、软件服务等新兴领域,专项支持企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及青年科技人才,配套提供资金资助并颁发“武昌英才卡”,涵盖政务、金融、医疗、交通、文化休闲等全链条便利服务。搭建人才创新平台,武汉市建有人工智能相关创新平台超8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8家,支持亿咖通、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为人才搭建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高端载体,重点培育8名“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22名优秀青年人才,全面夯实数字经济人才梯队;武昌区与辖区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举办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创业路演,支持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支持本土青年人才参与人工智能培训、学术交流及技术竞赛,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创新强区。
四、健全要素支撑
加强基金引导支持。市经信局加强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常态化举办“一月一链”创投对接、人工智能信贷对接等活动,搭建企业融资精准对接平台,截至目前,武汉基金已累计投资人工智能项目44个,总规模达41.2亿元。武昌区同步推动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性担保、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持续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武昌区组建50亿元首义科创母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投资区域内高成长性人工智能企业及数字经济项目,有效缓解企业初创期资金压力。截至目前,首义科创母基金已接洽了14个项目,拟投资4个项目。
持续挖掘应用场景。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和创新,武汉市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建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6大领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今年以来已收集246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市数据局围绕实数融合、产业链协同、数据融通等方向,累计征集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等区域逾百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需求,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市区各100万元支持。2025年聚焦元宇宙、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拟在武汉滨江数创走廊举办“数链聚能,产业共融”主题活动5场,深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武昌区通过政企校协同打造智慧场景矩阵,去年年底发布第四批10个惠企便民场景,今年3月份在中科武大智谷揭幕仪式集中发布门户网站DeepSeek助手、教育数字中台等5大最新标杆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场景。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巩固宣传阵地,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辟武汉滨江数创走廊专栏,在大成武昌专栏继续推出《“数”起来的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系列推文,对廊内重点楼宇及企业进行专题报道,今年以来累计宣发新闻稿件20余篇,展示滨江数创走廊产业特色亮点,提升品牌知名度。联合华为等龙头企业以及楼宇运营方,累计举办20余场产业特色活动。召开滨江数创走廊楼宇联盟第四次会议、举办滨江数创走廊政企对接活动、DeepSeek智享同行·华为云AI专场私享会、科技创业投资沙龙——“人工智能”专场等多场技术应用活动,进一步搭建政府、数创企业、创投基金、高端人才对接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下一步,武昌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作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强化基金、场景、生态等要素支撑,同时积极联动市级资源,聚力将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打造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数字经济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