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拓展产业空间
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围绕做强城市极核功能,积极推动武汉市“一城五谷三廊”创新空间规划落地的目标。市科创局围绕该发展目标正在开展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建设与规划研究,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科学布局,依托“两江四岸”核心区域,结合各区特色,差异化确定功能定位,联动空间内数字产业集群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格局,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廊道,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武昌区作为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将聚力打造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数字经济集聚区。以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现有的“四梁八柱”为基础,一方面,联动武昌临江核心片区,启动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建设,通过“投资新建、楼宇升级、改造投用”多维度推进产业空间优化。开展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区域楼宇资源摸排,今年拟上市楼宇空间约58万方,并协助楼宇运营方同步做好产业谋划和推广招商工作,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建设做好空间载体储备。目前武汉船舶大厦已正式揭牌,龙湖清能滨江国际开始对外招商,保利滨江中心杨园街道招商共享中心正式成立。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市科创局、市规划院开展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重点企业、重点楼宇,提供走廊基础数据、空间资源、数字基础设施等资料,争取在市级层面将武昌的高铁设计、数字设计、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等产业方向纳入市级发展规划。
(二)加大支持力度
为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将数智科学、数智产业、数智治理作为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发展重点,大力支持光谷、车谷和滨江“三廊”融通发展。产业政策方面,今年以来,全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扶持力度;我区也响应号召积极作为,拟出台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拟在产业空间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重点支持软件服务、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助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政策方面,市直有关部门围绕人才支持范围、支持标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人才支持政策,拓展完善武汉英才计划举荐主体名录,将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数字经济企业纳入《武汉英才计划举荐单位名录》,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全面推行“武汉人才卡”制度,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为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人才提供子女就学、优诊优疗等服务。武昌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培育壮大,出台“武昌人才十条”,制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支持企业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的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给予人才资金资助,颁发“武昌英才卡”,提供政务、金融、医疗、交通出行、文化休闲等便利服务,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各楼宇引进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提供购房、租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三)打造产业集群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市科创局积极布局产业创新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布局创新产业空间,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市数据局以产业规划研究、政策咨询、项目服务为主线,对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展开调研,并编撰印发了《2024年武汉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街区、楼宇)概览》,为园区企业招引、产业定位做好宣传引导。武昌区聚焦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发力突破,精准开展链式招商,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量。今年以来,对接阿里系、浪潮系等20余个优质企业及项目,其中:浪潮云、保伦电子、阿里全球速卖通等优质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已入驻数创大厦并正式运营,开特股份、三合云海、觉道智创、凌川科技等已在武昌区注册落地。力争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集群,走廊内初步形成了以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引领AI与跨境电商发展,武汉盟硕、广联达三山构建软件信息服务业链,微思敦、一盏灯等壮大互联网营销集群,淘大集、抖音支付等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强化企业培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创企业培育发展,始终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助力研发型企业培育,今年以来,全市先后出台《武汉市研发型企业建设指引(试行)》《武汉市研发型企业创新计划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加大对走廊内研发型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初创企业育苗计划、小微高企跃升计划、骨干高企瞪羚计划、领军企业引领计划,助力走廊内企业壮大规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在走廊内开展“武创荟”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市科技创新局设立了“科保贷”“科担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有效缓解走廊内科技企业融资难题,降低科技创新风险,同时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站建设,在走廊区域内已设立了9家科技金融工作站。截至目前,走廊内企业淘大集入选武汉市2024年种子独角兽企业,微思敦开创的社交生态营销连续斩获多项行业大奖,武汉盟硕实现快速发展。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已累计培育“四上”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瞪羚企业6家,上市公司区域总部企业11家。
(五)做优涉企服务
在滨江数创走廊内,建立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招商共享中心,为辖区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优质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入“企呼我应”码平台服务,打造“诉求一键达、问题一站解”的商务楼宇智慧服务体系。持续巩固宣传阵地,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辟武汉滨江数创走廊专栏,在大成武昌专栏继续推出《“数”起来的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系列推文,对廊内重点楼宇及企业进行专题报道,今年以来累计宣发新闻稿件20余篇,进一步展示滨江数创走廊内产业亮点,提升品牌知名度。
(六)促进协同发展
积极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创新创业路演活动,支持走廊内青年人才参加各类数字经济领域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竞赛,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创新强区。今年以来,武昌区联合华为、浪潮等龙头企业以及楼宇运营方,累计举办20余场数字经济系列活动。召开滨江数创走廊楼宇联盟第四次会议、举办滨江数创走廊政企对接活动、DeepSeek智享同行·华为云AI专场私享会、科技创业投资沙龙——“人工智能”专场等多场技术应用活动,进一步搭建政府、数创企业、创投基金、高端人才对接交流、资源共享平台,营造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武昌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创新空间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从优化产业空间、推动产业集聚、营造数创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加速推动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建设。同时主动谋划精准对接市级资源,通过市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乘势而上、跨越升级,聚力将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打造成为全市中心城区数字经济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