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名  称: 《2014年武昌区环境状况公报》解读 发布机构: 区环保局
文  号: 索 引 号: 007482532-03-2015-1416930
公开日期: 2015年04月14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今年4月公布的《2014年武昌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2014年武昌区环境状况与2013年相比,空气质量显著好转,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湖泊水质总体稳定,环境噪声质量有所提升。

    一、空气质量显著好转

    2014年2月10日,市人民政府出台《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共推出10大任务37项措施治理污染,着力解决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2014年,我区PM10年均值为115 ug/m3,比上年下降10.9%,超过了市空气质量办下达给我区的比上年129ug/m3下降9%的目标,PM2.5为78 ug/m3,比上年下降14.3%,也超过了下达的比上年91ug/m3下降4%的目标,均超额完成年度削减任务。

    按照《GB3095-2012》新标准评价,2014年武昌紫阳环境空气质量年评价结果不达标。不达标项目包括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2014年,武昌紫阳优良率为51.3%,与2013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6天,优良率上升9.9个百分点,按优良率从高到低排序,位列武汉市9个国测点的第2,比2013年前移3个位次。

    二、地表水环境总体稳定

    武昌区沿江有平湖门和余家头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内余家头、平湖门两个自来水厂均以长江为水源,取水口全年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区湖泊质量整体平稳,有升有降。内沙湖从V类升为IV类,晒湖从劣V类升为V类,水果湖从V类升为IV类,四美塘稳定达到IV类水质,从III类降为IV类,内沙湖从IV类降为V类,紫阳湖从V类降为劣V类。

巡司河纳入全区环境监测工作计划,水质仍为劣V类。   

         三、酸雨污染有所加重

    我区设有螃蟹岬酸雨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总降水量958.4mm,酸雨样品检出频率为40.0%,比2013年上升15.8个百分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究其原因,一是与周边建设强度降低,碱性粉尘中和酸雨能力下降,造成酸雨检出率升高,二是2014年雨量虽然与2013年相比变化不大,但闪电情况增多,暴雨闪电气候易形成氮氧化物,溶于雨水中也造成酸性增加。

         四、环境噪声质量有所提升

    综合全年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情况,显示武昌区整体环境噪声质量有所上升。

    第一是区域环境噪声。全区整个区域网格化后共有63个网格,以每个网格中心为监测点,监测后将每个测点的监测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2014年监测值为54.8LAeqdB,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较去年下降1.9分贝,未超过区域环境噪声中工业、商业、居住混杂区昼间60分贝的标准。

    第二是交通噪声。2014年交通噪声监测主要对象为全区14条交通干线,在包括和平大道、临江大道、解放路、中南路、洪山路、中北路、长江大桥、武珞路、紫阳路、彭刘杨路、民主路、中华路、中山路和东湖路等线路设置测点,监测后取各监测值的路段进行加权平均。今年昼间监测值为69.3分贝,较上年下降0.7分贝,未超过区域环境噪声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70分贝的标准。

    第三是功能区环境噪声。按照市环境监测网络计划,武昌火车站测点为交通干线功能区测点,通过对武昌火车站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得到的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该功能区噪声昼间(早上6点至夜间10点)为70.5分贝,与上年相比下降0.7分贝,但仍超过区域环境噪声4类昼间70 LaeqdB标准;夜间监测值(夜间10点至早上6点)为67.8分贝,比上年增加0.4分贝,也超过了区域环境噪声4类夜间55 LaeqdB的标准。

武汉市武昌区环境保护局 

                          2015年4月14

通用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