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华路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习总书记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依法治区工作要点,高效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为街道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筑牢坚实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法治建设推进情况
强化思想引领,统筹部署法治建设。一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工委常委会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三重一大”制度等要求,制定法治建设工作目标,推进法治建设。二是领导干部带头普法学法。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内容开展中心理论组学习8次。三是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制度。全员按时间节点推进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学习考试任务;制定《中华路街道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个性清单》,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聚焦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疏通堵点彰显法治温度。2024年以来,办理、接待群众信访154余件,推动化解20年信访人刘*元信访积案,信访件满意率达97%。灵活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化解新文票据企业改制群体信访积案。二是关注节点维护平安稳定。处理进京、省市聚集上访等各类预警信息37条,顺利完成全国、省市区两会,元旦、春节、十一、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等重要节点辖区重点人的吸附稳控工作。三是创新亮点展示法治实效。以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先枫”项目打造为抓手,提供集约化法律服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高分通过市局标准化实体平台验收,并指导街道、社区两级调解组织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33件,筑牢了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
深化执法改革,凝聚法治建设合力。一是有序承接赋权事项。综合执法中心按照相关要求承接赋权事项,通过集中研讨、专家授课、个案指导等不同形式学习了各部门赋权事项授课内容及行政执法各项制度,结合“三张清单”梳理工作,针对赋权事项逐项讨论,保障赋权事项扎实落地。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今年来,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677次,办理简易案件22件,一般案件结案17件。执法事项按要求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到位。三是推进“两法衔接”工作。接入区检察院“两法衔接”平台,结案后按要求录入,并及时核查案件录入数量和质量,目前,案件录入率100%,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高标准推进。
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法治惠民质效。一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破除制度障碍;成立风险排查专班,全面核查企业信息,化解企业风险;组织多样活动,线上线下培训金融税法、处非条例,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倡导企业诚信经营,以优质法治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系列制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街道层级服务事项清单76大项、138小项均入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17381件,满意率100%,全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三是依法助推城市更新。持续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出征收补偿决定;深入开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调研分析,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学习7次,提升履职能力;按照出庭应诉要求,履行行政应诉职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应诉水平。
深耕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一是大力推进守法普法。按照“季季有重点”“月月有主题”的总要求,在重要时间节点推进普法“六进”活动,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26场,普法覆盖1000余人。二是做好执法普法融合文章。通过在投诉处理中释法明理,在燃气安全整治中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在巡逻路上发放市容环境整治告知书等践行城市管理柔性执法理念,促使普法效果和执法水平同步提升。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借助公共法律服务解答现场、电话、网络咨询40余次,参与信访调解约20次,社区律师微信群覆盖率100%。
二、存在问题
(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缺乏特色。中华路街道多为老旧小区,普法宣传栏等大多十分老旧。各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以宣传橱窗为主,传统且单调,阵地建设经费紧张,缺乏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群众参与度低每个社区普法阵地缺乏自身特色亮点。
(二)执法效果与社会效应难统一。法治建设队伍力量薄弱,且在实际执法中立法站位高,执行标准高、罚则起点高,在执法实践中存在落地难的现象。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阵地建设,打造特色亮点。结合社区情况,对老旧的普法宣传栏进行更新换代,采用更加生动、互动性强的展示方式,如电子屏幕、多媒体设备等,形成“一社一品”的良好局面,提升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充分利用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三位一体”阵地,红巷爷爷、法律明白人等志愿资源,针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引导。
(二)提升执法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对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夯实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基本功,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协调街道公管办工作人员,吸纳执法力量,联合赋权相关区直部门赋权事项开展联合执法,在实践中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在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行政执法体系。
(三)抓实专项工作,优化法治服务。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零号员工”服务活动为契机,推进社区律师服务团进企业,打造“律企沙龙”“法治体检”等特色项目,引导市场主体如户部巷商户进行合法经营。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全力承接下放至便民服务中心事项,并积极推进线上平台使用,充分利用“一张网”等多渠道公开政务服务信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窗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