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24年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同行评估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提升服务水平和办案质量,保障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武汉市司法局《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活动方案》要求,我局组织专家对我区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归档的法律援助案件开展质量同行评估工作。
一、同行评估工作情况
此次评估,我区从湖北省法律援助同行评估律师库中抽取8名专家律师组成评估专家组。8位专家于8月20日对我区随机抽取的民事、刑事共100件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评案件分为4组(刑事案件3组,民事案件1组),每组案件经2名评估专家分别打分,再进行汇总。
本次评估标准依照司法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评估结果包括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次。经评估,100件案件全部合格,整体合格率为100%;其中优秀案件6件,良好案件13件,优良率为19%。
经专家评估,我区所有参评案件均符合法律援助的受理条件,审核指派程序适当,案件归档及时,案卷材料详实。民事案件中,援助律师按照规定及时约见受援人并建立委托关系,在首次约见受援人时能够充分沟通案情,为受援人积极争取到合法权益。如王某某劳动争议案件,承办律师四次约见受援人,与受援人就案件事实进行充分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受援人调整仲裁请求,最终有效维护了受援人权益。刑事案件中,承办律师基本能够按照办案规则完成法律援助工作,大部分律师准备充分,结合证据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辩护意见,辩护意见普遍能够被人民法院采纳。如石某抢劫案中,承办律师根据案件情况依法调查取证,通过向受援人同学、家属及当地公安机关核实到案经过,最终帮助受援人认定自首情节,取得了良好的辩护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此次参与评估的100件援助案件全部合格,民事案件优良率有较大提升,但是刑事案件优良率较去年有所降低,反映出我区援助案件办理中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案规范性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材料文书不规范,尤其是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人、受托人、委托权限、委托期限等信息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二是归档材料较为简单,证据材料收集不全面,庭审记录不够完整,不能反映庭审的全过程。
2、办案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一是代理意见、辩护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部分法律意见存在逻辑混乱、说理不充分的情况,忽视法律条文的引用成为普遍现象。二是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未按照未成年人办案规则进行,主要体现在针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不够,大多数案件未联系监护人,未与监护人进行沟通。三是程序化辩护,部分援助律师在出具辩护意见时更多地关注于当事人是否认罪认罚、认罪态度是否良好、是否退赔退赃等,未能结合案件情况和证据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辩护意见。
3、承办律师责任意识不强。卷宗中多次出现受援人姓名、办案机关名称等张冠李戴的情形,超期归档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反映出承办律师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下一步举措
1、深化整改落实。针对此次评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心将及时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案件承办人,要求尽快完善补充,并督促其整改到位。同时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对优秀案件开展学习,对照自身查弱补漏、对照整改,切实提升全区案件办理水平。
2、严格质量监管。完善事前事后监管程序,把案件质量监督关口前移,从案件受理指派之日就进入质量监督流程,实行全流程监管。落实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差异化发放机制,将法律援助补贴发放与案件质量相挂钩,对质量不合格的案件实行零容忍,对整体办案质量不高的办案人员实行约谈通报,倒推法律援助人员提升案件质量。
3、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库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优化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律师的培训工作,确保每个承办人员知标准、守标准、用标准,提升承办人员办案水平,为受援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武昌区司法局
202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