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武昌区2022年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工作报告

  • 2022-09-19 16:15
  • 来源: 区司法局

武昌区2022年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同行评估工作报告

为提升我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水平和案件质量,根据武汉市司法局《关于开展2022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局组织专家对我区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归档的法律援助案件开展质量同行评估工作。

一、同行评估工作情况

此次评估,我区从湖北省法律援助同行评估律师库中抽取6名专家律师组成评估专家组。6位专家于7月25日至26日,对我区随机抽取的110件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评案件分为3组(刑事案件2组,民事案件1组),每组案件经2名评估专家分别打分,再进行汇总。

本次评估标准依照司法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评估结果包括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次。经评估,110件案件中有110件合格,整体合格率为100%;其中优秀7件,优秀率为6.4%;良好24件,占抽查案件的21.8%;合格79件,占抽查案件的71.8%。

经专家评估,我区法律援助案件归档材料整体较为齐全、规范。其中民事案件,援助律师与受援人约谈次数增多;调解结案的案件有调解笔录,风险提示完整到位。刑事案件中,援助律师的辩护意见的质量相较于去年有所提升,且大部分辩护意见能被法院采纳;部分律师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多次会见受援人,与办案单位积极沟通,援助效果极好。

二、存在的问题

此次参与评估的110件援助案件全部合格,但也反映出我区援助案件办理中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案规范性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在办理受援人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刑事案件时,援助律师按照规定会见了受援人,但未能就案件情况与受援人的监护人进行沟通,或沟通情况未在笔录中反映。二是分析说理不到位。民事案件代理词中,援助律师较多地罗列案件事实,而较少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刑事案件中,援助律师更注重对定罪的分析,而对量刑的辩护说理不足,并且辩护意见中对于法律条文的引用也较为欠缺。

2、办案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一方面表现在援助律师在约谈/会见时过于依赖模板,忽视了案件的差异化,对于案件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民事案件中,援助律师对案情以及受援人诉求的分析较少;另一方面表现在援助律师制作案件材料不认真,如对案件庭审过程的记录不够完整,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案件审理的全过程。业务能力不足表现在援助律师制作的案件材料中存在法律术语运用不规范或错误的情形。

3、办案人员对案件归档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援助案件归档不及时,部分办案人员在援助案件办结以后,未在规定时限内将案件办理材料整理归档,归根结底还是对归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下一步举措

1、规范援助案件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流程,对援助案件各个环节提出要求,包括援助律师应当及时、多次约谈/会见受援人,办理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刑事案件时,还应当约谈受援人的监护人;约谈/会见笔录要能够反映基本案情;代理词/辩护意见应正确援引法律法规,结合证据材料充分说理;庭审笔录应当记录完整,用语规范;结案后应当在30日内归档。

2、加强案件质量考核评估。每月定时开展案卷评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援助律师反馈,并督促其进行整改,推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落实差别化补贴发放制度,将案卷评查结果、受援人回访情况与案卷补贴发放挂钩,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

3、健全援助律师培训机制。强化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律师政治觉悟与思想认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结合案卷评查工作中发现的援助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加深援助律师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的理解,提升援助律师办案水平;组织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邀请工作态度好、业务能力强、办案质量高的援助律师分享工作经验。

武昌区司法局      

         2022年9月19日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