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勇立潮头 加压奋进——武昌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 助力“五个中心”建设

  • 2021-03-11 14:08
  • 来源: 武昌融媒体

勇立潮头 加压奋进

武昌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 助力“五个中心”建设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长江日报 14、23版

吴迪 况昕昀 徐正需 朱照阳 李永波 吴卉 李锐 吴昊

武昌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在“主城做优”上当好示范,助力武汉“五个中心”建设。

“武昌2025圆桌论坛”上,武昌区招商大使建言献策。

武昌中北路金融主轴。

2021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武昌区分会场。

斗级营片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效果图。

武昌滨江天街项目效果图。

活力迸发的楚河汉街。

武昌区楼宇与园区“企业和人才服务站”挂牌成立。

便捷、高效的武昌区行政审批窗口。


    “十四五”开局伊始,全市吹响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号角,为未来武汉发展锚定新目标。

    新蓝图绘就,新征程启航。如何助力武汉打造“五个中心”? 武昌作为“五首”之区,当勇立潮头,做好答卷。武昌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咬定目标,加压奋进,做优做强,全面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加快建设金融之城、设计之都、文旅胜地、商贸中心和科创强区,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在“主城做优”上当好示范,在“五个中心”建设征程中走在前列。

    在“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之年,武昌区将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以“拼”“抢”“实”的作风,拿出“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坚持项目为王,聚精会神全速干;坚持创新引领,激发活力先行干;坚持优化环境,心顺气和齐心干;凝神聚力抓实、抓好各项工作,为武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市“五个中心”建设贡献武昌作为与担当,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五首”之区立潮头开局冲刺“疾步走”

    打造“大招商”格局汇聚磅礴新动能

    “武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是重要抓手,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就没有项目建设的大提质,也就没有区域发展的大跨越。”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武昌区将构建大招商格局,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抓招商,千方百计上项目,以大招商、大项目带动武昌实现大跨越。

    全力打造“大招商”格局

    去年底,由国家铁路集团与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市共同出资设立,投资估算超4000亿元的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落户武昌。作为该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长江铁路公司今年将开启实质性运转,为武昌区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2月19日,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武昌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奋进开局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省、市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全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全面部署招商引资、新开工重大项目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形成“大招项目、大上项目、大建项目”的浓厚氛围,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会上,武昌区委、武昌区人民政府以“一号文”的形式印发《关于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确认“大招商”机制构建。

    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大招商”就是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抓手的理念,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大员上阵、整体联动、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大招商”工作格局,推动优质项目优质企业落地落实见效,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汇聚磅礴新动能。

    2020年,武昌区在新冠肺炎疫情、超长梅雨期的叠加影响下,顶住压力、奋力拼抢、迎头赶上,较好地完成年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营商环境建设任务目标,再次蝉联全市绩效综合考评中心城区第一并荣获立功单位。

    今年,“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崭新征程,唯有实干。武昌区将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奋力落实,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武昌力量!”武昌区主要负责人坚定说道。

    全员上阵全力以赴招大商

    据介绍,从今年起,武昌区将建立全过程领衔招商机制、全链条精准招商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全方位保障工作机制,组建大型企业总部招商部、金融招商部、文化旅游招商部、商业商务招商部、工程设计招商部、科技创新招商部、大健康招商部、城市更新发展招商部8大产业招商部,共谋大招商。

    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要求,大招商必须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强力推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大招商、大项目带动武昌实现大跨越。

    据介绍,为抓实推动大招商工作,武昌区已成立“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指挥、协调推进全区“大招商”工作。

    聚焦产业发展精准招商

    推进大招商,并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而是聚焦武昌产业发展,建立全链条精准招商机制。

    据了解,武昌以“1+8”产业规划为指引,联合仲量联行编制全区《产业招商地图》,按照推动支柱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支点、促进产业融合共生的思路,8个产业招商部各有侧重,以1-2个产业细分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关注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企业家、创新创业团队信息和动态,梳理形成招商对象库并定期更新。

    今年,武昌区计划筹办“相约春天、共谋发展”等5场经贸洽谈活动。3月底,区领导带队将赴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组织开展系列专场招商活动,调研走访重点企业,深入探讨合作项目,对接意向投资企业30余家,新增储备项目4个,预计实现4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约,项目签约金额超百亿元。

    下一步,武昌区还将精准编制招商项目库和招商资源库两个库,大力拓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三种招商路径。开展四大维度招商活动,分别是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功能区组织若干场主题招商推介会;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小而精的招商推介活动;开展重大招商项目落地签约活动;以进博会、华创会等国家及省市招商活动为依托,最大限度融入武昌招商元素,借势招大引优。

    全生命周期服务招商项目

    既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今年,武昌区将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施项目推进台账管理,推行项目全面代办服务。区行政审批局在原有建设类项目代办服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街道代办工作网络,打通各窗口衔接链路,优化代办服务流程,扩大代办服务对象范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

    武昌区还将开展项目后继增值服务。对已落户武昌的企业,由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牵头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的一揽子软机制,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服务,各街道当好东道主、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武昌区将坚持并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经营期间遇到的困难。目前,该区已启动区领导领衔推动33个重点招商项目,正紧锣密鼓由各产业招商部分头推进中。

    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构建“大招商”,全区上下要提高认识,坚决摒弃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意识,坚定大招商、招大商的决心和信心,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 项目为王 项目兴区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是经济航船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当口,武昌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兴区”的理念,紧紧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推动一批固强项、补短板、稳民生的重大项目,持续发力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按照“三个一批”,武昌区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投产。

    争分夺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当前,抓项目建设最核心的关键词是速度,不仅是在项目争取上提速,更要在项目落实、项目建设上提速。”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今年,武昌区将争分夺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武汉长江中心、融创中心等61个重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总投资26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1亿元,确保一季度完成投资58.1亿元以上、目标任务18%以上,实现开门红。全年计划推进石牌岭路省机电院地块商业住宅项目、东湖路蔡家咀地块商业综合体等14个重大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推进湖北金控大厦、铁投·碳汇大厦、融拓盛澜等18个重大项目竣工交付。加快推动已储备项目按计划完成土地出让,确保全年实现1122.97亩的土地储备及供应计划。

    优化布局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2月27日,2021年第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武昌区分会场开工8个项目,总投资183.4亿元,涵盖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既有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补短板重大民生项目,还有重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现场开工的武昌滨江天街项目总投资98.1亿元,拟建设写字楼、公寓及商业裙房。武昌区世界一流城市电网电力通道一期工程将在辖区23条道路建设27.7公里长的电缆通道。小洪山科学城项目是打造中科·智谷的支撑项目,将成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华中生命健康和信息科技产业引领区、前沿科技交流发布中心以及创新科技共享体验园区。

    当天还新开工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大楼建设项目、武汉市三医院首义院区应急综合大楼项目、武昌医院东区新建综合楼(二期)项目3个医疗机构重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功能项目。

    武昌古城更新改造也是项目集中开工的一大亮点。昙华林核心区城墙博物馆项目,是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地标,将建成城史博物馆,生动展示武昌古城1800年历史。斗级营片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定位“大黄鹤楼景区特色饮食文化休闲体验区”,打造“美食、游乐、博览”三大主题业态。

    今年,武昌区将按照“一岸T轴一谷”的空间发展格局,围绕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全年计划新开工长江沿岸铁路公司总部大楼、联发投总部等45个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958.5亿元,以高质量项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

    聚焦产业策划一批重大项目

    谋划“十四五”开局,武昌区将聚焦政策争项目,重点围绕中央、省市提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跟踪包装一批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和竞争优势明显的新项目,通过做好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能“挂上号”“排上队”。

    今年,全区将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筹备滨区、武昌造船厂片区等61个前期项目和39个策划项目,争取尽早成熟、年内启动。同时,聚焦金融、商贸、科创领域,再引进一批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不断优化武昌“产业地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

    为了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武昌区坚持区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重大项目专班驻点办公制度,夯实联系领导推进、责任单位具体落实和多部门联合保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审批报建、开工建设、投资纳统、竣工投用等问题,提高重大项目联系服务实效性和针对性。

    今年,全区将充分发挥统筹调度作用,围绕项目策划、房屋征收、土地储备出让、项目开工建设、招商投资等全链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优化督办考核机制,定期制定问题督办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办理时限,专人实时跟踪,每月汇总进展情况,对未达进度的,采取月通报、超时警示等形式,并将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抄报挂点领导,每三个月集中拉练一次,排位亮成绩单,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时整改,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序进度推进。

    ■ 找准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大行动”

    企业兴则武昌兴,企业强则武昌强。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一流营商环境,三分靠区位,七分在服务。”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说,与国内营商环境一流城市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该区还有不小差距。今年,全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找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大行动”,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服务提质,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去年底,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决定落户武昌区,但在办理工商执照名称预先登记时,无法顺利通过系统审核。武昌区成立服务长铁集团工作专班,上门“一对一”服务,找准问题症结,协调上级部门联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其经营项目指导其核准经营范围。

    2020年12月18日上午,企业负责人携带相关资料到武昌区办理营业执照。由于公司股东及管理人员较多,申请材料较为复杂,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整理核对材料无误后,利用午休时间加班办理,当天下午顺利发放营业执照,3天内帮助企业高效完成相关手续,助力该公司顺利落户。

    今年,武昌区将坚持目标导向,开展服务提质行动。全区对标国内一流,勇于破冰前行,下大力气扫清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和利益藩篱,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困难迅速传导、诉求快速响应、问题加速解决三项机制,做强惠企服务,对企业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需求,只说“Yes”不说“No”,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解决。在持续深化改革上狠下功夫,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流程再造,实现审批事项“能减尽减”“能快尽快”“能改尽改”“能网尽网”,创新极简审批模式,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即来即办、不见面办理,免申即享、非禁即入,深化“五减五通”改革,紧盯高频政务事项,进一步精简环节、再造流程、压缩时间,力争所有政务事项“一网通办”,线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强化政策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招标投标、不见面开标,进一步创造各类企业公平参与的制度环境。

    政策落地,金牌“店小二”精准服务企业

    2月26日,武昌区启动“服务万企 春雨行动”暨金牌“店小二”首场培训会,武昌V+城市合伙人大厦等5个楼宇与园区“企业和人才服务站”挂牌成立,武昌区企业和人才线上服务系统在全省率先上线启用,线上线下接单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

    上线运营的武昌区企业和人才线上服务系统,由“创新武昌”微信公众号、区政府网站服务企业和人才窗口、区企业和人才智能系统组成,具有政策精准推送、决策参考、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分析、政策兑现、智能审批等服务功能。

    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精准链接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高效整合工商注册、纳税、行政审批、社保、统计等端口,建立企业动态信息库,为企业分类建档,有针对性地打包各级政策,结合企业个性化需求,为企业量身推送政策信息,把各类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智能审批平台,企业线上申报政策兑现,系统自动审核,可实现简易程序兑现事项“秒批”,一般程序兑现事项,企业还可以在线实时查询项目申报审核进度。

    今年,武昌区将开展金牌“店小二”系列培训、企业成长系列辅导培训、企业资源对接交流系列活动、高层次人才邀约面洽系列活动等四大系列共137场活动,有关职能部门到楼宇、园区等一线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便捷化服务,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据悉,武昌区今年将坚持结果导向,开展政策落地行动。强化组织领导,要求各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一项大事来抓,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本单位落实举措,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动。全面梳理各类政策,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推送。及时兑现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制定任务清单,完善双月调度和督导考评机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第三方评估团队对全区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公开通报排名,强化结果分析和运用,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风治理,刀刃向内营造宜商宜业宜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本质上是一场思想认识和干部作风建设,针对存在问题不仅要积极予以解决,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思想和作风建设防患于未然。”武昌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今年将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作风治理行动。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从政治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出发,真正把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把服务企业作为本职工作来抓。区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企业,部门和街道主动服务企业,全力营造一个宜商、宜业、宜居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武昌真正有家的感觉。坚持刀刃向内改进作风,以“慵懒散漫乱浮”整治为抓手,狠抓纪律约束和制度建设,结合慵懒散漫乱浮“六项治理”,强化营商环境领域作风督查检查,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增强“店小二”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企业和群众着想,发自内心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以好的作风营造好的营商环境。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