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武昌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影响因素

  • 2021-07-26 10:52
  •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2019年,武昌区卫生健康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武昌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一、基本情况

1.人均期望寿命女性比男性高近5岁

2019年全区户籍总人口数1056081人,其中男性531599人,女性524482人,男女性别比1.01:1.00。户籍0-14岁人口12.31万人,占11.66%;15-64岁77.23万人,占73.13%;65岁及以上人口数16.07万人,占15.21%。

2019年全年出生6625人,出生率为6.27‰,男性出生3501人,男性出生率6.59‰,女性出生3124人,女性出生率5.96%,男女出生性比值为1.12:1。2019年全年共死亡6578人,总死亡率6.23‰,男性死亡3712人,男性死亡率6.98‰,女性死亡2866人,女性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

2019年全区平均人口期望寿命是83.68岁,男性为81.29岁,女性是86.12岁。相较于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增加近3岁。

2.死因前三位病种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019年导致武昌区居民死亡的疾病前三位仍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与2018年相比,前三位的疾病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155.95/10万,降幅22.25%,心脏病的死亡率为122.43/10万,降幅6.82%,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06.05/10万,降幅14.07%。与武汉市相比,前三位疾病的死亡顺位不同,武汉市居民死亡的疾病前三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并且武昌区三种疾病的死亡率均较武汉市的低(武汉市数据详见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2019年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简报》)。整体来讲武昌区心脏病的死亡顺位较前,且死亡率降幅较其他两种疾病低,需要更多的关注。

从性别来看,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病依旧是死因顺位的前三,且这三类疾病导致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率,特别是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从年龄组来看,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在55岁以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55岁以后死亡率逐渐升高;恶性肿瘤在40岁以前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0岁后死亡率逐渐升高,80岁达到高峰。

3.恶性肿瘤男女死亡比为1.60:1.00

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因肿瘤死亡1673例,占全部死亡人口的25.43%;死亡率158.42/10万,较去年持平。肿瘤以恶性肿瘤为主,全年死亡1647例,死亡率为155.95/10万,占肿瘤总死亡的98.45%,恶性肿瘤造成的死因以肺癌、肠癌、肝癌、胃癌为主,除两种女性易患肿瘤乳腺癌与宫颈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外,以及除白血病外其余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与2018年相比,前4位肿瘤顺位无变化,乳腺癌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膀胱癌由第8位上升至第7位,另外与2018年相比,肺癌、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膀胱癌、白血病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的死亡率有所上升,这提示我们仍需加大乳腺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力度。恶性肿瘤死因谱中,肺癌仍是男、女性第一位的致死癌种,这反映出大气污染、主动与被动吸烟对人体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在肺癌、肝癌中,男性的比重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更多地接触致癌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成人慢性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现场调查情况

1.吸烟

通过调查发现,2019年我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16.8%,其中男性为33.8%,女性为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14.0%,其中男性为28.2%,女性为1.1%。现在吸烟率和现在每日吸烟率均以35-59年龄组最高。戒烟率6.2%,其中男性为12.0%,女性为0.9%,戒烟率以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与2013年监测结果相比较,现在吸烟率有所下降,降幅2.78%,其中男性由34.62%降为33.8%,降幅2.37%,女性由2.55%下降至1.5%,降幅41.18%。说明我区控烟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

2.饮酒

我区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4.7%,危险饮酒率为0.2%,有害饮酒率为2.5%。饮酒者中危险饮酒率5.2%,有害饮酒率53.3%,日均酒精摄入量为91.41g,其中男性为103.68g,女性为51.93g。

3.饮食行为

本区2019年调查发现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8.1克,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45.3克。依据2013年监测数据,湖北省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为9.8g,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62.5g,我区食盐与食用油的摄入量低于本省平均水平3%。食盐摄入量较2013年(13.17g)下降38.5%,食用油的摄入量较2013年(43.24g)增加4.8%。

4.高血压

2019年我区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通过身体测量中结果可得高血压患病率为24.7%,其中男性为26.4%,女性为23.1%;血压偏高患病率为10.4%,其中男性为11.4%,女性为9.5%。平均收缩压为122.9mmHg,平均舒张压76.7mmHg,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为81.97%,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为80.96%。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5.糖尿病

2019年我区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通过身体测量中结果可得糖尿病患病率为7.7%,其中男性为8.2%,高于女性的7.4%,我区18岁以上调查对象血糖均值为5.08mmol/L,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为72.58%。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三、分析建议

1.慢性病成主要疾病负担和死因

根据本区人口统计结果显示,人口老年化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日趋严重,针对老年群体,重点关注意外伤害(意外跌倒)、心理健康、定期体检、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饮食、吸烟、身体锻炼等行为。

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我主要慢病死因。在所有死亡患者中,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重达83.25%。慢性病死亡顺位中,仍以循环系统疾病居慢性病首位。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来看,而这些都是脑卒中和心梗发生的后备人群,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仍需加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广大居民应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心理平衡,提高健康生活行为能力,预防慢性病发生。

2.男性更应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从性别来看,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病依旧是死因顺位的前三,且这三类疾病导致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率,特别是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恶性肿瘤中男女发病及死亡第一位的均为肺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男性吸烟率、空气污染接触比例和肺癌家族史比例高于女性,是可能导致肺癌性别差异的主要危险因素。专家提醒,控制吸烟、改善环境、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是预防肺癌最主要的措施。同时,积极防治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平时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当注意营养,都能有效降低肺癌发病率。

四、防控措施

武昌区自2014年创建慢病示范区以来,不断夯实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指导、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将健康融入万策,积极推进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慢病综合防控常态化政策。该区以爱国卫生组织为平台,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结合“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区”和“省级健康促进区”等工作,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逐步健全慢性病示范区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健康武昌”建设。通过夯实健康环境支持,组织多部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打造全方位健康支持环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武昌区以建设“健康武昌、文化武昌、生态武昌、幸福武昌”为目标,通过全方位努力,不断巩固和提高示范区工作成效。

针对全人群,我区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作用。主要干预手段为社区综合健康促进,建立有效的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系统的支持以确保对所有人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

对于具备高行为危险因素人群,为了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我区的主要干预手段为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全面履行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慢病高危人群建立动态管理档案。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