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新冠肺炎防控指南
一、人员管理
(一)掌握员工返岗前健康状态
加强返岗人员健康管理:通过员工自报、健康码等方式。做好员工健康状况排查登记,确认员工健康后方可返岗。掌握返岗前14天情况包括:行动轨迹、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返程交通工具及行程等。
建立台账,实行返岗职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无相关症状人员:应视情况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确因生产需要返岗的:可按照“厂区内上班,14天内不得离开厂区、宿舍或指定区域”的方式返岗。
(二)加强进出人员、车辆登记管理
1、加强进出工作人员、车辆登记管理。
设置体温检测点,每日开展2次体温检测,在厂区、园区大门及集体宿舍区等地建立体温检测点,利用厂区外空间,拉长入厂流程的距离。注意人流保持间隔距离1米以上,避免人员接触机会,提高效率,减少人员聚集时间。加强门卫管理,落实24小时人员值守;对进出人员、车辆实行严格检查,做好信息登记;乘坐班车前检测体温。
2、加强对进出企业外来人员管理
如非必要,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测量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对没有佩戴口罩的外来人员,发放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口罩。
由本企业人员全程陪同,不允许随意走动。外来人员原则上不允许在厂区内就餐,如须在厂区用餐,采用餐盒打包到接待室单独用餐。
3、减少人员聚集
每日岗前对食堂服务人员开展健康检查、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员工食堂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做好炊具消毒工作,不具备消毒条件的使用一次性餐具,采取分餐、错峰用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引导员工在使用通道、电梯、楼梯、吸烟区时有序排队,保持适当间距;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他人交谈;减少召开会议,提倡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
二、公共场所管理
(一)保持通风换气
入厂通道敞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工作场所每天至少两次保持30分钟开窗通风,要关闭中央空调,确有需要的,按相关规定采取进风消毒过滤;对有回风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关闭回风,采用全新风模式。
(二)做好清洁消毒
在相对独立的工作场所单元、办公区、食堂、卫生间出入口等设立洗手点,并配置消毒洗手液或肥皂、烘干器或一次性擦手纸等洗手设施,并张贴正确洗手图片。在电梯等公用设施配置免洗洗手液和纸巾。更衣室、休息室、以及人员密集厂区或车间配制紫外线消毒灯。复工复产前,对企业所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之后定期开展消毒;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对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重点区域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通勤车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更换坐椅垫套。
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和减少滥用。每种消毒剂单独使用。不要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不得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配制或长时间使用消毒剂时,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储运时远离火源、阴凉、干燥处保存。
(三)加强垃圾收集处理
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四)加强宿舍管理
员工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消毒。
三、落实防护物资储备
购置、储备所需的口罩、消毒剂、手套、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定时排查库存量,要确保每一名进场作业人员均能按规定佩戴口罩,安排专人负责废弃防护用品处置。
四、强化防控宣传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充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加强体温检测、消杀等相关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培训。正确选择既能防护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又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口罩。所有员工、体温检测人员上班期间要全程配戴口罩。物业、保洁等人员要按要求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作业岗位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养成勤洗手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
五、异常情况处理
(一)设置临时隔离观察点。依托医务室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保障,在企业医务室、集体宿舍等区域按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尽量单人单间,室内设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可开窗通风,便于消毒。不具备设置隔离场所条件的企业:根据全区和工业园区统一安排,确定具体的隔离观察地点,并按要求向所在园区和街道报备。
(二)及时患者送治。一旦监测发现人员体表温度(腋温、耳廓、额等体表温度≥37.3℃)或(和)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立即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所在街道安排专人、专车将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转运至定点发热门诊开展进一步排查,做到与发热门诊的无缝对接。
(三)确诊病例的应急处置。患者一旦确诊为新冠肺炎,企业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疫点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