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护“神兽”归笼,武昌区疾控中心最新提示

  • 2024-02-26 17:18
  •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假期生活已近尾声

开学在即

如何让孩子们以最佳的状态

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呢?

武昌区疾控中心

准备了一份健康提醒

请查收

01

家长及学生

一、预防为主,警惕疾病

1、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开学后,学生聚集性活动增加,多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将持续存在,尤其需要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加强个人防护,提前接种流感、新冠等疫苗。

2、防控肺结核:如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低烧、盗汗、体重下降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进行规范治疗,规律服药。

3、防范校园其他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等是学校常见传染病,学生及家长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定期消毒,多病共防。同时及时接种手足口、水痘等疫苗,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发展。

4、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之一。麻疹、脊灰、乙肝、白喉、破伤风、流脑、流感、肺炎、水痘、手足口等疾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以下是国家免疫规划(免费)疫苗的接种程序,家长朋友可以查看一下孩子是否及时接种了相应的疫苗;另外,家长及学生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品种,例如流感、肺炎、水痘、手足口、宫颈癌等疫苗。

二、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吃好:进食要规律,提倡清淡饮食,不挑食,不暴食;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吃或少吃较咸的食物或加工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

2、喝好:推荐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每天800-1400ml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3、监测好: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科学判断体重状况,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肾脏病、糖尿病等儿童,应定期测量血压。

三、规律作息,增强体魄

1、合理安排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托幼儿童和小学生至少10小时,初中生至少9小时,高中生和大学生至少8小时。

2、规律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提倡规律多样的身体活动,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空腹运动和饭后1小时内运动。

3、注意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书写姿势要正确,连续用眼20分钟,建议做到“3个20”,即阅读等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抬头远眺至少20秒。

四、从“心”开始,从“心”启航

1、收心:重回校园,心理上的焦虑在所难免,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回忆在学校的快乐时光,并给美好的假期生活做一个小总结,同时拟定新学期计划,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尽快消除“假期综合征”。

2、知心: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3、关心: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02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

一、加强症状监测

1、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

2、托幼儿童及学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送至健康观察室进一步排查和处置,确保师生“不带症状、不带病”上班或上学。

二、严格病例管理

1、当学生及托幼儿童被确诊为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课。

2、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腹泻、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或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隐性感染者,须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立即离岗、就医。

三、规范疫情处置

严格掌握疫情报告标准和流程,发现聚集性疫情后,立即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区疾控中心,配合并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四、保持环境卫生

1、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消毒通风。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风不良的建筑可采取排风扇进行机械性通风换气。

3、规范消毒剂使用和操作,配备足够的盥洗设施,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手卫生。

五、开展健康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六、入学查验补种

将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报名程序,每年新生招生简章或入学报名须知中,告知儿童入托、入学时应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或接种单位出具的“预防接种查验报告”。儿童入学后,对每个儿童进行查验,对漏种儿童督促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就近的预防接种单位完成疫苗补种,并记录补种时间。与对口预防接种管理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