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暴雨过后,这些疾病易发!十大防病提示请查收→

  • 2023-08-04 09:06
  •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暴雨过后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暴雨天气不仅会造成意外伤害,更会带来微生物和病毒,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蹚水之后易发这些皮肤病

暴雨过后防传染病,特别是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还有皮肤炎症。

丹毒和淋巴管炎

一般大雨过后,大家蹚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乘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脚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间擦疹、脚足癣

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真菌和细菌便有机可乘,很容易引发间擦疹、脚足癣等皮肤病。

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及时脱离污水环境,擦干脚部,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抽筋、关节炎、风湿病

下雨天很多人会换上凉鞋冒着雨上下班,会用凉水冲脚。但凉水洗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加上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腿脚很容易抽筋,更可能诱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此外,污水中一般多虫。如果被虫咬后仅是瘙痒,可以用激素类软膏来止痒。

暴雨季,一定要知道这些事!

①如果不得已要涉水,涉水前在双腿涂上防水油膏,尤其是趾间;

②如果皮肤本来就有破口,先在破口处涂上抗菌药膏,有可能的话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实的塑料袋,切忌光脚涉水;

③涉水的鞋子洗干净之前,尽量不要再穿了;

④外出归家后,最好仔细冲刷双脚(最好用温水),再用干净的毛巾抹干,保持双脚干爽。如有需要,可用12.5%的明矾加3%的盐水配置成溶液浸泡双小腿2~3分钟,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或者用适量医用酒精擦洗消毒;

⑤如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来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凭经验用药;

⑥有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的人,更应注意保持足部卫生;

⑦寒从脚下起。大家在雨天出门前,最好在包里准备一双更保暖的鞋子以及棉袜。脚部淋湿后,可在第一时间用纸巾或者毛巾将脚擦干,换上干爽的鞋袜以保暖。


居家防霉多通风

潮湿闷热天气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室内和车内环境清洁。

  • 清除能引起真菌滋生的水源或潮湿源头,维修室内外有渗漏的地方;

  • 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下;

  • 尽可能少开衣柜门,避免吸湿性较强的棉、麻、丝、毛等织物霉变;

  • 家中家具防霉,不妨利用空调,使房间温度保持在15℃至25℃,并常用干棉布除尘、上光,避免因湿度过重生出霉斑。


住处被淹要消毒

雨过天晴水退后,要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蚊、防蝇和防鼠害措施。被水淹过的房屋和环境中会有多种细菌、病毒残留,因此在入住前应对不同物品和不同环境进行消毒。

  • 打扫房屋,开窗通风;

  • 对墙面、桌面、地面使用消毒剂消毒;

  • 被水浸泡过的被褥、衣物等,要先清洗干净后再暴晒,干透后方可使用;

  • 对于被水淹过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要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最好煮沸半小时以上。

暴雨过后十大防病提示

1

外出归来须洗手

外出回来第一件事是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使用动水正确洗手



2

饮水卫生且安全

饮用开水、瓶装水,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禁饮带有颜色、带有异味(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呈现浑浊的水



3

食品注意防污染

气候温度高、湿度大,细菌、霉菌易繁殖,食品极易受到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饭菜尽量当日清,剩饭、剩菜要冷藏,食前加热要彻底



4

建议食用包装食品

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建议食用合格的包装食品。



5

着雨水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着雨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再使用,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煮沸,将洗净的厨具、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加热至沸保持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6

各类食品“六不食”

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

霉变的食品不食用。

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

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不食用。

野生的蘑菇不食用。

生冷食物不食用。



7

雨浸皮肤需清洗

暴雨期间,暴露的皮肤极有可能接触到雨水,雨水浸湿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疾病。



8

及时清理外环境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防蚊、灭蝇。



9

雨天要保护水源

及时清除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污泥、垃圾、动物粪便、动物死尸等污染源,尤其要做好厕所等关键部位的清洁卫生



10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汛期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