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统筹辛亥首义资源整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划转武汉市统一管理,推进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进一步擦亮辛亥首义文化品牌,彰显武汉英雄城市魅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首义文化旅游区内的各景点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北邻黄鹤楼景区,近年五一、国庆等大型节假日日均待客量为2.2万人次。随着武汉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地标性旅游景区。但内部仅彭刘杨路、张之洞路、解放路、首义路4条通达性较好的生活性干路;次支路网连通性差,其受山体、学校、湖泊、地铁施工等多方面影响,断头路多,车流疏散功能差,如楚善街、体育街民主二路、后长街等。且首义广场被彭刘杨路切割成东西两个区域,无论是从提升景区品质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景区周边交通环境的角度,改善首义广场周边的交通秩序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办理情况
将彭刘杨路(楚善街至体育街)实施“步行街”交通管制,实现首义广场南北区连成片的方案不利于解放路彭刘杨片区的交通组织。彭刘杨路承担着连通武珞路、临江大道两条城市主干路和长江大桥一条城市快速路的连通道功能,在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流量达到3425pcu(标准车当量数)/h,旅游旺季流量更是进一步增加,仅仅依靠路幅只有两车道的楚善街、体育街无法消化。首义广场经过历次整治,相关风貌已经固化,不宜再进行大规模建设,对于建设景观型环形人行天桥,从地空角度出发,不具备可行性。
为提升辛亥首义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市交管局经多次现场调研,结合区内交通交通现状,已制定了整套首义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为提升首义广场与红楼、黄鹤楼、户部巷、长江大桥等热点景区衔接性,并统筹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交通需求,从停车场(库)建设、旅游摆渡车设置、慢行交通改造、公共交通落客点、武昌古城区观光巴士专线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我区将积极落实,打造武汉市辛亥首义旅游的标杆式名片。
同时,我区将组织专业部门围绕该案对该地区交通组织进行专业评估,进一步优化完善该区域的交通组织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为保护利用好辛亥革命历史资源,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统筹辛亥首义资源整合利用工作方案》(武政办〔2022〕22号)的要求,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落实优化辛亥革命博物院整合利用提升工作,指导辛亥革命博物院对陈列展览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展览立意,形成辛亥革命历史展示群,提升馆藏文物藏品管理利用水平。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节点,举办了展览《文物藏品中的英雄武汉》,并开展了“重回1911 探寻首义枪声”博物馆沉浸式思政课,邀请辛亥志士熊秉坤后裔熊永铸先生现场带领千名观众穿越回百年前的时空,真切感悟首义精神,领略英雄城市风采。
同时,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拓展辛亥革命博物院南北两区互利互通工作,在首义广场地下通道内设置了《辛亥革命旧址遗迹及纪念设施巡礼》图片展,展示武汉地区各处辛亥首义旧址和遗迹的相关情况,将广场通道变成了博物馆展厅的延伸。辛亥革命博物院还在南北两区设置游览指示牌,互为导引,方便游客参观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