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片区文旅资源是我市两江四岸核心区文旅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的重要资源基础,进一步激活蛇山文旅资产,推动片区文旅功能提升,对于助力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建成长江文化中心城市,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建设黄鹤楼北大门”的建议
黄鹤楼北大门拟选址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附近,京广铁路和民主路之间。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1.17公顷,待拆迁用地面积约0.42公顷,将结合经心书院广场及民主路南侧地块,打造黄鹤楼北门景观节点,拟通过长约130米的东西向人行引桥,以及长约90米的南北向铁路桥相接,相接点暂定为黄鹤楼公园中黄鹤楼与白云阁中间段。通过改造山脚下现有建筑、借助绿化手段等方式与周边山体环境相协调,避免过于突兀,防止各游线对冲,从而保护黄鹤楼公园现有核心区域中轴线景观。
目前,黄鹤楼北门项目推进涉及市园林局、铁路局等多个部门,需要市级部门统筹协调黄鹤楼北大门规划设计等工作。
同时,市文旅局加强规划设计,将蛇山片区建设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保护规划》。规划重点谋划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其中谋划将龟山、南岸嘴、长江大桥、蛇山整体建设成为“长江公园”,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生态景观。同时,丰富“长江水上游”产品体系。以武汉长江大桥为核心,联动龟山、蛇山、黄鹤楼、龟山电视塔、南岸嘴等地标景观,利用灯光和建筑界面的色彩变化,打造“长江城市剧场”。
二、关于“建议激活蛇山山顶功能”的建议
打造斗级营片、蛇山以北鼓楼洞节点、蛇山以北小东门节点等3个项目,构建蛇山生态人文休闲带,将打通“山-水-城”生态廊道和视线走廊,注重生态、历史、人文、休闲等多元功能的融合,结合生态廊道、林荫大道和街巷绿链等多种形式,形成连续、完整的绿化网络。斗级营片、蛇山北坡小东门节点、鼓楼洞节点位于得胜桥古轴片城市更新单元内,目前得胜桥古轴片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准备报市政府申请批复。
武汉市文旅局推进蛇山片区文旅资源整合,加快有关项目建设和工作协调,会同武汉文旅集团制定《两江四岸核心区文旅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明确委托运营、产(股)权出资、资产划转(注入)及协调管理四大路径。同时,会同市交管局研究实施大黄鹤楼片区交通组织方案,市交管局于2023年国庆节期间推出了景区停车预约APP等措施,反响良好。并指导武汉文旅集团对省图书馆老馆改造提升利用。目前已开展建筑施工场地进场打围,深化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等工作。
首义公园与黄鹤楼公园相邻,拥有着首义群雕、李书城旧居、抱冰堂等建筑,是一处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主题的纪念性园林,植物葱郁,对保持水土防止流失起着重要作用,是闹市区难得的一处绿肺。作为山体公园,建设条件较为局促,运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挑战较大。因此,鉴于公园的生态和文化属性以及立地条件,不宜在首义公园建设大量户外运动场。
三、关于“充分发挥防空洞的作用”的建议
蛇山人防工程自建设以来,秉持利民惠民的理念,在保障战时功能、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开发利用。该工程于1975年开工,1987年竣工后,以仓库、商业等用途发挥平战结合优势,给老武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该工程改造续建,2013年主体结构完工。改建后,工程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未进行装修装饰工程,2017年2月到4月招租流标2次,故未开放租赁。为创新发挥人防工程社会效益,根据市民需求,2022年、2023年相继将解放路、民主路2处口部打造成公益纳凉点,为武汉市民送去夏日清凉。此外,市民防办也在龟山人防工程进行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准备将其打造成为以元宇宙为核心产业,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
基于蛇山人防工程结构的特殊性,改造费用高,及平战结合的特点,将与武昌古城、黄鹤楼公园、首义公园等统一规划设计,整体打造长江文化蛇山区域。
下一步,我区将积极配合做好激活蛇山文旅资产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快蛇山片区文旅资源整合利用,加快推进有关项目建设,助力将蛇山片区打造成为长江文化重要的展示区和创新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