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经科局
文  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4-23485
公开日期: 2024年09月30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


(一)多措并举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推荐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纳入武汉市科技信贷融资支持“白名单”。凡纳入“白名单”的企业,人民银行湖北分行营管部将分派商业银行重点跟踪服务,做到对接服务授信率100%,争取做到授信率100%,并协调对“白名单”企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增加有效信贷供给,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符合贴息条件的,市科创局给予贴息支持。二是开展户纾困贷款贴息工作。为方便企业了解政策、查询进度、答疑解惑,设置纾困贷款贴息服务专线,受理本辖区贴息政策咨询,解答企业贴息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自2020年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贴息政策累计为3503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拨付贴息资金,贴息金额超1.93亿元。三是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民营企业冲击,缓解中小微企业困难,近三年累计为160余家企业出具认定证明,帮助企业减免房租及社保共计超过2500万元四是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近三年累计排查还清欠款1664.57万元。五是扎实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行动,开展“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和“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形成部门协同、区街联动的助企格局。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加强交流,创新发展,为武昌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持续壮大民营企业群体

1.优化梯度培育机制。不断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的梯次培育路径,打造“专业精、实力强、发展稳、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筑牢片区创新发展根基。全年新增高企286家,净增109家,总数达8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12家。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1家,省级“瞪羚”企业31家,在中心城区排名前列;南京医药、开特股份分别入选2023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民营科技创新50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开特股份于今年9月在北交所上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华视传媒于今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我区在全省市县区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获评优秀。

2.加强政策支持。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广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鼓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力度。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区级财政给予每户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区级财政给予每户10万元奖励。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区级财政给予每户5万元奖励。

(三)创新驱动,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1.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武昌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十四五规划》和《武昌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激励、示范推介和宣传引导,支持广大民营企业“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并积极运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升级。依托华为创新中心,推动30家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20家专精特新及准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提供上云数字化、融资上市、专题培训、市场推广等服务,赋能企业快速成长。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两化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等项目。

2.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提供方向引导和支撑。在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运行管理中,积极引导子基金对接科创企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组织专家与GP就产业趋势、行业痛点进行交流,解读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协调各类资源,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

(四)强化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站。在全区街道、创孵载体及商业楼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完成覆盖全区的“区-街道-站点”的三级服务体系网络的全面构建。2023年共建设38家工作站,其中:区站一家设在区科经局,负责辖区内工作站的审核推荐、资源调配、日常工作协调和管理督促等工作;街道工作站14家设在街道区域发展办,负责服务本街道中小企业;23家市级工作站设在创孵载体及商业楼宇,负责服务本区域企业。全区服务站建设目标完成率109%。工作站配备驻站服务专员完成相应的企业服务工作全年申报备案服务专员126服务专员第一时间向企业宣贯政策信息,助力中小企业及时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服务专员定期走访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摸排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各类服务需求,建立企业信息和问题诉求台账。

2.优化“黄鹤楼星空”计划。围绕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的全生命周期,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区”四级科技孵化体系,启动“繁星、新星、亮星、明星”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一揽子” 政策支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初创型、潜力型、成长型、龙头型企业,形成繁 星满天、星月交辉的数字科创产业发展态势。

3.成立武昌智算中心。武昌智算中心借助“算力”提升武昌“脑力”,将给数字经济注入澎湃“动力”。武昌智算中心的建立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资源和全新的算力服务,促进区域数据资源整合,加速科创成果孵化和新兴产业升级,营造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生态氛围,助力武昌区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