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区共申报5处完整社区建设省级试点,分别为水果湖街张家湾社区、武重社区、东亭社区、南湖街宁松社区、粮道街东龙社区。2023年3月,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武昌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中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等六大标准,明确了5个试点社区的重点任务清单。目前,宁松社区已完成瑞安街路面修复、松涛苑外墙排危、核酸检测亭改造为便民服务设施、江南庭园口袋公园建设;武重社区已完成车棚改造、核酸检测亭改造为便民服务设施、垃圾收集屋改造;东龙社区已完成养老服务设施、车棚改造、临时停车和休闲设施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盒子)建设,加装电梯已进场;张家湾社区已完成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盒子)建设、供水管道改造、污水管道建设、加装电梯,游园建设已进场施工;东亭社区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大树修剪移栽、社区盒子改造等25 项工作,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宁松社区电力改造、东亭社区建机小路道路工程等9项正在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和方案报审工作。
为落实一张图实施,各街道、社区总结各自特点、居民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递报各自示范社区的区位图,特请武汉设计咨询集团同志以专业的角度,多维度出示范社区的一张图。
二、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完整社区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度工作,统筹工作推进,督促任务落实。明确区内单位职责,街道牵头负责、建设局聚焦硬件建设、民政局聚焦软件建设。成立软件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政府部门资源、服务、平台向完善社区倾斜。分管区领导带队,逐一走访试点社区,指导社区结合实际明确特色亮点服务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源力量,申报省级层面的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培育引导等“以奖代补”项目,市级层面开展国际化社区、共同缔造社区治理项目等创建工作,区级层面开展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特色项目评选、公益创投大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鼓励募集社区基金,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试点工作。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单元,规范管理社区规模调整和网格区域划分,发布《关于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提示》。
二是补齐服务短板,完善社区功能。从社区工作者、社会 组织、三方联动等多元主体为抓手,开展系列赋能培训,全面 提升社区服务本领。高效链接社会组织服务资源,开展“五社联动”服务资源对接活动,集中展示154家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服务项目和产品,同步更新“社创谷”小程序操作界面,线上展示113家机构的149个项目,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效率。运用五共理念开展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其中东亭社区打造服务驿站,建立便利小程序,线上线下服务居民。武重社区将小区党群服务站建在幸福食堂,集约利用社区阵地资源。东龙社区在省高法架空层建设的小区党群服务站已完成改造装修,同步打造健身娱乐、协商议事等功能区。
三是落实完整社区建设标准。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指南,落实省住建厅操作指引,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结合试点社区实际,综合运用省厅完整社区工具箱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完整社区软件和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开展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小”设施建设,完善“15 分钟生活圈”服务配套,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 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社区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四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资源集聚整合。运用项目管理模式,聚集“一老一小 ”服务和群众身边小事,组织开展公益创投大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评选活动,通过奖励补贴、项目助力等形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引导建立社区基金,挖掘联动服务需求,推动资源集聚整合。加强惠民资金管理,印发《关于规范社区惠民项目资金使用的通知》,规范惠民项目实施流程,鼓励社区优先从区级社会组织库中购买服务,建立年底惠民项目专项审计制度,用“小资金 ”撬动“大民生 ”。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建设。加快推进任务清单中未完成的项目建设,尤其是水、电、气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已开工的项目,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确保项目早完工、早收尾,群众早受益。
(二)加深协商共治。统筹标准要求与居民需求,继续发 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政府思维向平台思维转变,工程思维向基层治理思维转变、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三)强化运营观念。对照要求,强化“策投规建营 ”全环节贯通,时刻牢记“运营”,处处想到“运营”,深度挖掘、包装,逐步做大、扩大收益来源,实现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