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全方位梳理整合社会资源,确定文化进校园方案”的建议。随着教育“双减”政策出台,文教部门深度联盟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也产生了更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方式方法。积极展开文化进校园,不仅能够更广泛地宣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校园生活、缓解学生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区文化和旅游局已与区教育局对接,对文化进校园开展研究,为文化进校园打下基础。武昌区教育局近年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加大对学校体、音、美社团建设,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积极创设“校园足球联赛”“智力运动会(围棋、象棋、国际象棋、跳棋、桥牌)”“冬季品牌三项(毽球、花样跳绳、健美操)”等活动载体,加强武昌区青少年足球、排球、田径训练中心及手球、毽球、桥牌传统体育项目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各校相续成立了田径、排球、足球、毽球、手球、篮球、手风琴、民乐、合唱、戏曲、管弦乐、陶艺、书法等各类社团,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联赛”、“艺术小人才比赛”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除设置专项经费外,各学校在特色文化课程打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创建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投入。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以下工作:
一是全方位梳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广泛调查校园学生群体对文化的需求,了解学生群体的兴趣,确认对文化进校园有需求的校园,按照校园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文化进校园方案。加强与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的合作,丰富师资力量,以求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的文化服务。二是确定文化进校园的多元化方案。我局将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交流,确定专人对接文化进校园项目,为文化进校园打下基础。将方案与实际相结合,广泛利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相应的主题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剪窗花、端午包粽子、中秋制月饼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校园生活之中;将传统歌舞与课间操相结合,举办传统歌舞课间操大赛、广播广场舞大赛等;利用班会时间举办小主持人比赛、诗词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轻松的方式接触传统文化。与社区图书馆加强合作,增添供少儿阅读的传统文化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
二、关于“文化馆专业干部与有意向校园按需对接”的建议。目前,区文化馆已经与晒湖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对接,确认了其对于文化进校园的需求,也对一些学校的老师组织了相关的文化类培训。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专业干部基础。结合文化馆专业干部资源,对专业干部的专业方向以及授课水平进行整理分类,做好为文化进校园服务的基础。二是按照校园需求提供文化课程。我们将与武昌区教育局一起,了解有合作意向的学校的实际需求,结合校园的实际需求,形成“菜单式课表”,将文化馆专业干部的专业与校园的需求尽量贴合,根据不同的学生爱好及特性以及专业干部的专业及教育方式,形成包括现场教学、演出互动、讲座展览等多种教学形式,供学校选择。三是充实校园师资力量。在文化馆专业干部进校园培训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校教师的培训,以讲座、现场技能教学、线上授课、组织文化技能竞赛等方式让学校教师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以及增加文化技能,让文化进校园能够更加便利以及普遍地开展。
三、关于“形成社会力量与校园的长期联盟”的建议。目前,区文化馆针对全民推出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承担了“戏曲非遗进校园、进乡村”工作,如区文化馆在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的“居家文化网络征集评选”活动中,收到了数百件中小学生的抗疫艺术作品;在2020年“达人秀武昌”海选活动现场,年仅9岁的变脸传承人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惊叹。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社会合作。社会上的文化力量以及专业院校的文化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资源,在文化馆专业干部较少而文化进园的需求较大的情况下,我局将加强与社会文化团体及专业院校(如在我区内的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的联系,通过社会力量购买,遴选具有社会资质、权威的专业院团、单位进校园精准配送并做好课后服务。二是开展阵地打造。校园文化阵地能够为文化进校园常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我局将与教育部门协作,成立校内艺术、非遗基地,更加方便地引进精品文化艺术,打造好校园“培根铸魂”的重要阵地。三是增加与校园相关的文化活动。区文化馆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文化单位,将举办更多面对校园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达人秀”“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小主持人大赛”“中小学生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为文化进校园成果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让更加专业的评委老师对校园文化成果进行指导,增强学生接触、学习文化的兴趣与热情,用文化进校园来满足更多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艺术的渴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