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民政局
文  号: 2022(57)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2-28803
公开日期: 2022年10月12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龄友好社会建设聚焦为“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提供全人群公共服务,涉及民政、卫健、妇联、残联、发改、团区委、教育、建设、城管、房管、文旅等多部门的业务,当前,各责任单位的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争取建设养老服务场地,提升养老服务覆盖面,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软实力。武昌区现已建成24家养老机构,43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36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30个社区幸福食堂,持续推行特困老年人服务、意外伤害险、助餐补贴、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工作。以“互联网+”为主线,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人工智能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已显成效。我区围绕儿童安全出行、儿童教育成长、儿童运动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整合资源,完善儿童权益保障以及健康、安全保护等相关政策,推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精心打造室内外儿童活动场地,创建“儿童之家”142家,为儿童营造温馨快乐、安全便利的学习、成长空间。培育以儿童和家庭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实施“家风家教亲子实践”“家教大讲堂”“亲子阅读”等公益项目。

三是残疾人托养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紧紧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残疾人。积极落实各项惠残政策和残疾人康复政策,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依托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将康复服务送进社区、家庭。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公益活动,营造社会热心助残大环境。

是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无障碍城市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2021年以来,发改局完成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人行天桥三角区无障碍设施改造、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维修、普惠托育类企业投资等设计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无障碍城市建设相关联项目的审批、备案50余项。房管部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27个老旧小区中新增了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812栋楼加装了安全扶手,楼梯间加装了2200个休息板凳,新增健身器材79处、活动广场11处、无障碍通道37处、地面防滑垫23个,修缮活动广场67处,消除地面高差7处。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场所建筑设计规范和服务标准均有条文明确规定少年儿童、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关怀相关内容,目前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基本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服务设施已经满足基本需求。

二、下步工作安排

后期,我区将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提供全人群公共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形成孩子开心成长、老人舒心长寿、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市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氛围,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对标规划稳步推进

各行业主管部门将继续对照《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均衡配置托幼、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满足适老化要求、落实儿童友好、无障碍等内容,逐步实现“建设武昌区0-3岁示范托育中心,逐步实现街道托育机构全覆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创建人工智能养老示范区……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把儿童发展放到优先位置,提供更加均等和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积极创建适合儿童发展的友好城市社区”等目标。

(二)继续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行动

一是启动非机动车道专项整治。建设局正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区慢行交通规划,城管局计划将非机动车道专项整治拟纳入本年城建计划中期调整,针对全区盲道和非机动车道顺接不畅、降坡坡度不够、盲点盲道设置错误等问题进行整治,全面清查盲道、畅通盲道,实现步行友好、自行车友好。

二是加强公共空间和老旧小区无障碍提质改造。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特别是住宅的出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加装电梯等公用部分的无障碍改造。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小区,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居民参与、尊重民意,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党组织引导、召开居民议事大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协商,了解居民需求,结合小区实际制定改造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

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改造。建设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场所,依托上述场所更多的养老、托幼、康复服务送进社区、送进家庭。文旅、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将指导街道(社区)对相应场所开展自查,并结合群众诉求,及时进行适老适幼无障碍调整。区发改局将继续大力支持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儿化适老化改造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配合教育、卫健、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备案工作。

(三)持续提供全人群公共服务

一是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区级养老中心(含500张床位)也正在建设中,今年将新建2个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扩大家门口的“养老生活服务圈”,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短期康复、照料服务、精神慰藉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推进家庭床位建设,为有需求的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依托已建成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创建人工智能养老实验社区,配备人工智能养老设备,搭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多元养老服务项目,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二是树立儿童友好理念,提升儿童服务水平。按照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三年规划稳步推进相关工作:(1)增加室内外活动空间。按照每个社区室内外儿童活动空间不少于70平方米的要求,设置室内儿童公共空间,增添儿童室内设备器材。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增加社区儿童“微空间”,打造儿童“游戏角落”,建设适合儿童的标识标牌系统。建设儿童友好步行路径,连接社区内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儿童游戏空间,满足儿童步行出行需求的路径。(2)提升社区服务能力。通过培育从事儿童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建立专兼职儿童工作者队伍,开展多元化服务。(3)引导儿童参与。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构建儿童参与机制,保障儿童参与权,增强儿童主人翁意识。开展儿童及青少年议事活动,提升儿童议事能力,探索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儿童议事会。

三是“以残疾人为中心”,落实惠残助残政策。持续完善残疾人民生保障和医疗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动态进出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落实各项残疾人康复政策,推进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持续提供康复服务力度和帮扶力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提升残疾人志愿服务水平。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