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局在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激发旅游市场活动,现就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优化了产业结构,突出重点领域。
根据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按照立足业态发展现状,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兼顾武昌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原则,确立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特色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等门类。
二是优化了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发展格局。
按照国家和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应武昌区拓展协调发展新空间要求,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构建文化特色鲜明,区域功能明确,发展重点突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注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区和辐射区,精心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
三是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带动工程建设。
推进融合发展工程,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中的提升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品设计、文化旅游发展、旅游业态提升充分结合,促使传统旅游业向商务会展旅游、国际旅游、康体运动、休闲度假、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转移。
推进市场建设工程,着力拉动文化消费。充分利用武昌区作为全省文化创意产品集聚地和展示销售中心的优势,构建聚集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各大门类、辐射全省十五个州市的综合市场。鼓励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建立健全文化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种类齐全、方式多样的文化综合市场,进一步拉动文化消费。着力打造提升以海山金谷、红巷艺术城、徐东古玩城主体的古玩、字画、工艺美术品交易市场。
推进“走出去”工程,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政府行为与商业行为相结合,策划一批有武昌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现武昌多元宗教文化,提高组织水平,扩大宣传范围。
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武昌区文化创意企业通过投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争取建设对外文化贸易武昌基地,支持引导国内文化创意企业与国际知名演艺、展览、培训等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开展合作。重点扶持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民族旅游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进入国际市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但很多细节方面未能做到及时跟进,特别是委员提到的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做好该项工作,我局与区市场监督局知识产权科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学习,对当前区内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就下一步做好旅游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和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创产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符合知识产权法相关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商业秘密法所规定的保护要件。文创产业灵魂在文化、特色、形象、知识、设计、专利等,表现于外的形体就是知识产权,所以在推动文创产业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知识产权的配套,没有知识产权保障的文创产业是一个难以顺利成长的产业。总而言之,在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最大获利者将可能不是耗费心血的原创者,而是仿冒者。若知识产权不被重视,则文创商品将被抄袭、仿冒,非但无法创造利益,而且将会降低文创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也就是说唯有在受保护情况下,创作才能够获取更完整的利益,文创产业也才能作为国家未来重要生产力。
二、2019年区知识产权科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力度,服务辖区企业。走访调研辖区企业和产业园区,密切关心企业需求及发展。今年5月份以来,知识产权科先后走访调研了“杨园科技创业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斗转科技园”等各大园区,了解企业需求、解答企业疑惑,对商标、专利知识产权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传达政府对知识产权专利方面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要多搞研发、不断创新来提升企业自我价值,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营。2019年专利周以“知识产权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和运用效益,推动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深度融合。12月4日上午武昌区市场监管局(武昌区知识产权局)分管领导带领知识产权科工作人员前往武汉杨园教育科技创业园区开展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周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二)开展知识产权培育工程、运用示范工程申报。为持续深入实施湖北知识产权战略,按照《湖北省知识产权转化引导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知识产权“三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引导辖区重点企业和有条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2020年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申报。去年我区共有8家企业申报。
(三)加快多措并举,净化营商环境。一是开展“面对面”知识产权服务。2019年知识产权科人员到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海辰友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面对面”知识产权服务,听取各公司负责人对企业发展现状、企业专利、商标的详细介绍,对企业提出的当前的困难和对政策的疑惑一一做出解答,鼓励科技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培育高价值专利,指导企业制定品牌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对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风险防范做出了重点指导。二是开展原创认证平台现场培训活动。10月17日,为了对文创企业提供从构想、设计到完成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数字认证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保护企业的智力成果不被侵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联合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到湖北楚天181文化创意园区开展原创认证平台现场培训,会上介绍“创客IP”项目,鼓励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为原创智力成果通过互联网服务和第三方平台进行数字认证,还重点讲解介绍专利快速审查、复审、无效案件预审服务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全过程。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支撑。截止目前,武昌区现有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构数量12家,其中,知识产权调解机构12家,区属律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3家。
(四)加大保护力度,为企业保驾护航,净化市场营商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先后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19年春节期间地理标志使用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商标大清理工作”、“制定2019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和“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百日执法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截止目前,对市市场监督局转办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线索办结回复率达100%。商标侵权类案件共立案23件,结案15件,总罚没金额达7.6102万元,案值达5.5278万元。4月26日,区市场监督局参加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共销毁区局历年查处的涉及酒类、食品、服装鞋帽、包装建材、日化用品等多种假冒伪劣产品3000余件,货值达20余万元。
三、下一步做好旅游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想法
(一)进一步增强旅游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一是建议区政府对于旅游文创产品知识产权建设体系中的申报、管理、品牌建设、维权等服务持续督导、宣传和支持。二是建议由区政府牵头主导建立并完善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智库,以专题论坛、研讨培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建立专家库为我区知识产权保护及建设工作提供咨询、论证、培训、宣传等服务。为我区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对接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更精细的资源与服务。
(二)有针对性加大对文创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识提升。
一是建议区知识产权科或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我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检索、查询、咨询、代理、鉴定、评估、运营、托管、法规政策宣讲及知识产权综合性维权服务等,打通并建立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的工作机制,同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吸引并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人才。二是继续开展好知识产权周活动,不仅到产业园区、文创企业进行知识宣讲,同时通过自媒体、网络等形势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知识产权法,公布部分违法案例和企业,提升消费者法律意识。
(三)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一是协助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前期即应进行专利检索,查询有无相似或相同的专利,或探索同行、竞争对手有无已经正在申请的类似专利,若遇到有人申请一样的专利,在设计上必须绕过他,如果未避开他人专利,产品设计即是侵权。建议从事创作的文创工作者如想进行大量生产,可考虑将图案或特征图先申请著作权登记,再来进行后续的生产。二是建议企业必须参照自身的特性和营运方向,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目标,并通过资源管理、流程 管控等方式来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拿出切实举措解决我区文创企业融资难、金融保障不力的痛点导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设立知识产权建设的专项资金并制订细化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科学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公共平台在武昌设立分中心,与市场化的方式打造知识产权许可、交易、股权投资、质押融资、证券化、创投基金、高端咨询等一体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搭平台,并同步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实现交易双方快速匹配,降低交易成本,促使知识产权的转化成果在武昌落地生根。建议区文创公司,发挥其引领作用,撬动金融、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对有前景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四)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力度
采取经常性、阶段性的方式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查处,加大力度与覆盖面。在行政处罚上原则适用顶格处罚,同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在全区营造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惩处的高压威慑态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