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共有141个社区,现有60岁以上有27.0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5.5%,65岁以上人口21.1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9.9%,百岁以上老人107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为切实改善困难老人家庭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16】310号)精神,自2016年到2019年由政府投入对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上楼善助”“福您一把”等多形式、全方位的改造行动,为辖区老年人创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具体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围绕老年家居创建标准,制定工作计划
按照《武汉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针对我区65周岁(含)以上空巢、建档立卡贫困户、失独、残疾老年人家庭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并结合老人行为习惯,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等情况,根据老人家庭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改造方案,具体改造项目有以下几项:一是照明系统。对室内照明低于标准值100 lx 的位置实施改造,增加智能人体感应照明设备;二是防滑系统。对厨房、卫生间以及其它地面防滑指数低于0.5 N,进行防滑处理,增加防滑地垫、防滑拖鞋;三是无障碍系统。在坐便器、浴室、通道等安装安全扶手,浴室加装安全浴凳或助浴椅,蹲坑加装坐便椅或坐便增高器,安装墙角防撞条等;四是设施设备系统。对厨房安装燃气警报器、智能电水壶;在门口加装专用适老化鞋凳;在卧室床边增加助力架;在衣柜中安装内置伸缩衣架等。五是美居系统。根据老人性格心理特点,对室内色彩及阳台进行园艺改造;六是可穿戴系统。根据需求配备智能拐杖、失智老人防走失鞋、智能电子血压仪、血糖仪和骨传导助听器等;七是智能安全系统。配备智能手表,和子女手机连接,24小时监护老人身体状况。
二、创建市级示范“老年家居社区”,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
根据“武汉市养老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从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居住便捷舒适、环境优美整洁、人际友善和谐、社区机构健全等6个方面持续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同时,“以信息化为手段对接居家养老、以社会化为支撑强化社区养老、以市场化为依托发展机构养老”的立体式、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主要做法有:一是推动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从2016年起,武昌区围绕“宜居社区、幸福养老”主题,不断完善城市和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三年间共打造74个老年宜居社区,其中:2019年适老宜居暖巢项目武昌共提交49户,已改造完成43户名单,未改造6户未改造基本是因为有的住养老院了或者本人不愿意。我们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访谈、群众献策等方式,让居民广泛知晓和参与创建工作,挖掘独特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老年宜居社区,如都府堤社区的“红色老年宜居社区”,读书社区以“黄鹤文化源,宜居读书院”为主要特色的老年宜居社区等。二是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建设。根据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网点建设文件要求,从2018年起,利用3年时间完成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目前,已建成“互联网+居家养老”网点32个(中心辐射式网点10个、社区嵌入式网点2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点位116个,社会化运营率达86%以上,目前,全区141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2%。将全区27家养老机构、29家老年幸福食堂、116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32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养老服务阵地,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布局。2020年,拟新建10个“互联网+居家”养老网点(中心辐射式网点2家、社区嵌入式网点8家)、10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争取完成 “三助一护”(助医、助洁、助餐、远程照护等)服务有效应答街道达到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的建设目标。三是联合区残疾对辖区困难残疾老年人安装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设备。根据“省残联等13部门下发的关于湖北省环境建设十三五发展方案”(鄂残联发[2017]4号)文件要求,从2016年—2019年每年对困难残疾人和有障碍改造需求的困难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2016年度60岁以上完成人数9人,2017年度60岁以上完成人数12人,2018年度60岁以上完成人数405人,2019年度60岁以上的人数31人,对老人家庭的卫生间、客厅、楼道间安装扶手、坐便椅、防滑垫、坡道、聋人一体机等无障碍设施。四是开展“福(扶)您一把”慈善助老工程。从2017—2018年区慈善总会投入20-30万元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免费为全区2000名老人安装安装扶手1200套卫生间扶手,并根据实际需要,为困难高龄老人赠送坐便器700套、配发防滑垫2000个。此慈善公益项目还被省慈善总会、腾讯网列入当年“99公益节”期间9个公益宣传项目之一,还申报“中华慈善奖”的慈善项目。 五是开展“上楼善座”公益扶助项目。区慈善总会还针对老旧楼房里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在全区14条街道,无电梯的老旧楼房楼道内免费安装折叠式便民休息座椅,解决老旧社区无电梯老年人上楼难问题,该项目共为辖区安装免费折叠式座椅1275个,覆盖全区14条街道所有创建“幸福社区”和“老年宜居社区”。
三、开展多形式多样化老年人防跌倒培训活动
利用全区116家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场地,不定期开展《老年人防跌倒操》健身技能培训。第六届“武昌慈善总会·融侨公益基金”支持了公益创投“科技助老 幸福夕阳”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存在跌倒风险的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进行了探讨,以便后期对这些老年人居家进行防跌倒风险测评,同时这些青年志愿者和社区一起宣传防跌倒,开防跌倒培训,促进老年人关注跌倒问题,从而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此次培训既能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又能帮助到社区有需要的老人。
四、开展全国人工智能养老试点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生活质量
武昌区于2019年获得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改革试点区,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计划将人工智能养老与适老化改造结合起来,按照100户家庭养老床位规模,统筹指导杨园街四美塘社区、粮道街胭脂路社区、首义路街千家街社区、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南湖街宝安社区5个社区和区福利院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指导区社会福利院集成完善全院智能化管理,为养老智能化应用当好“排头兵”。
养老服务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下一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方式,不断摸索适合武昌特点的长效机制,确保为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